廣汽埃安,這家曾在新能源汽車賽道上一騎絕塵的企業(yè),如今卻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曾經(jīng),它以驚人的速度崛起,成為業(yè)界矚目的焦點,但如今,先發(fā)優(yōu)勢似乎已不再,取而代之的是銷量增長的瓶頸和市場的嚴峻考驗。
回顧過去,埃安的成績單依然亮眼。2023年,盡管面臨著諸多不利因素,其銷量依然同比大漲77%,達到了48萬輛,緊隨比亞迪和特斯拉之后,穩(wěn)居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排行榜的探花之位。然而,輝煌的背后卻隱藏著隱憂。從當年5月開始,埃安的單月銷量便徘徊在4.5萬輛左右,未能實現(xiàn)年初定下的“保50沖60”的宏偉目標。
進入2024年,埃安的頹勢更是顯露無遺。在新能源汽車行業(yè)整體增長率高達50%以上的大背景下,其銷量卻出現(xiàn)了罕見的下滑。據(jù)乘聯(lián)會數(shù)據(jù)顯示,埃安國內零售銷量為366901輛,同比大跌24.1%,排名也滑落至車企新能源銷量榜的第九位,成為前十名中唯一負增長的車企。與年初設定的“保底70萬輛,爭取80萬輛”的銷量目標相比,實際達成率僅為52.4%。
埃安的失速,不僅讓傳統(tǒng)車企如吉利、長安、奇瑞等在新能源領域實現(xiàn)了反超,就連理想、賽力斯等新興勢力也對其形成了壓制。尤其是賽力斯,在華為的加持下,從一家面包車廠家搖身一變,成為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流量明星”。雙方合作的問界M9更是連續(xù)9個月蟬聯(lián)中國市場50萬元以上月度銷量冠軍,賽力斯的市值也一度突破2000億元大關,成為僅次于比亞迪的國內第二大新能源汽車市值車企。
埃安的崛起,離不開對B端市場的深耕細作。早期,憑借Aion S等車型的出色表現(xiàn),埃安在出租車、網(wǎng)約車等B端市場迅速站穩(wěn)腳跟。然而,隨著市場的飽和和競爭的加劇,B端市場的紅利逐漸消退。2023年,埃安便進入了增長的瓶頸期,單月銷量難以突破。進入2024年,銷量更是大幅下滑,成為新能源頭部陣營中唯一衰退的車企。
面對B端市場的飽和,埃安也曾試圖向C端市場轉型。然而,這一過程卻充滿了挑戰(zhàn)。盡管推出了Aion LX、Aion V等針對C端市場的車型,但由于性價比不高、產品特點不突出、品牌形象固化等問題,銷量始終未能達到預期。尤其是Aion S的網(wǎng)約車形象深入人心,使得消費者對埃安的其他車型也產生了誤解。
為了扭轉品牌形象,埃安推出了高端品牌昊鉑Hyper,并推出了多款中高端車型。然而,在高手林立的市場中,昊鉑品牌并未能脫穎而出。缺乏真正能打破市場格局的核心技術,使得昊鉑品牌難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
面對困境,埃安并未坐以待斃。它選擇了多條路徑來尋求突破。一是推出更貼近市場的新車型。如Aion RT等車型,以親民的價格和高階的智駕功能吸引了消費者的關注。二是積極出海拓展海外市場。埃安已經(jīng)登陸泰國市場,并在當?shù)厝〉昧瞬凰椎某煽儭N磥?,它還將在歐洲、南美等地布局產銷基地。三是擁抱先進技術。埃安與華為等領先企業(yè)合作,加強在智能駕駛、車聯(lián)網(wǎng)等領域的產品實力。
盡管前路充滿挑戰(zhàn),但埃安并未放棄。它正在通過不斷的努力和創(chuàng)新來尋求突破和轉型。未來能否重振雄風,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