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春節(jié)假期,一款名為DeepSeek的AI應用迅速走紅,根據(jù)國內(nèi)AI產(chǎn)品榜數(shù)據(jù)顯示,該應用上線短短20天,日活躍用戶量便突破了2000萬大關。人們紛紛利用這款應用寫詩、創(chuàng)作小說,甚至將其作為翻譯工具或旅游導游。然而,DeepSeek的用途遠不止于此,一種新穎且略帶玄學的玩法正在年輕人中悄然興起——用DeepSeek算命。
在小紅書、微博等社交平臺上,關于使用DeepSeek算命的帖子層出不窮,不少年輕人分享著自己的算命經(jīng)歷,諸如“深夜用DeepSeek算命,結果震驚到睡不著覺”、“DeepSeek分析八字,比花錢找人算的還詳盡”等評論比比皆是。這些帖子不僅展示了DeepSeek在算命方面的“神奇”表現(xiàn),還激發(fā)了更多網(wǎng)友的好奇心與嘗試欲。
事實上,DeepSeek并非首個被用于算命的AI應用。在此之前,ChatGPT也曾風靡一時,并同樣被年輕人賦予了“算命”的功能。無論是東方的八字命理,還是西方的塔羅占卜,年輕人對AI的要求似乎總是那么全面而新奇。
在小紅書上搜索“DeepSeek玄學”,可以找到近六千條相關筆記,這些筆記記錄了年輕人如何用DeepSeek測算戀情、事業(yè)、姻緣等人生大事。DeepSeek給出的答案細致入微,從外貌氣質到性格行為,從職場財富到家庭背景,仿佛為用戶量身定制了一部人生劇本。
00后雅玲便是DeepSeek算命的眾多嘗試者之一。在刷到其他網(wǎng)友的算命帖子后,她半信半疑地下載了DeepSeek,并按照網(wǎng)友提供的提問文案輸入了自己的個人信息。結果讓她大為驚訝,“感覺比花錢找人算的還詳盡”。于是,她又繼續(xù)詢問了自己未來一年的事業(yè)運和健康狀況,甚至為了得到更準確的答案,還從網(wǎng)上學習了許多“指令”,多次追問并完善信息。
除了DeepSeek,市面上還有許多專門的AI算命應用,如Quin、Vedic、Lumi等。這些應用同樣利用AI技術為用戶提供占卜服務,有的通過抽取塔羅牌進行解讀,有的則根據(jù)用戶的個人信息進行綜合分析。然而,這些應用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卻備受質疑。有網(wǎng)友發(fā)現(xiàn),輸入不同的個人信息,得到的算命結果卻大同小異。
盡管DeepSeek和ChatGPT等AI應用在算命方面展現(xiàn)出了一定的趣味性,但它們顯然并未將此作為主打功能。當網(wǎng)友提出算命需求時,DeepSeek往往會以“擅長數(shù)學、代碼、邏輯類題目”為由婉拒,或直接顯示“服務器繁忙”。然而,這并不妨礙AI算命這一小眾賽道的蓬勃發(fā)展。
值得注意的是,AI算命背后隱藏著一定的風險。一些AI算命應用要求用戶上傳正面清晰照片,這可能導致個人生物信息的泄露或被不當利用。有些AI算命軟件本質上并不具備真正的AI技術研發(fā)和運算能力,其預測結果往往缺乏科學依據(jù)和準確性。
盡管如此,年輕人對AI算命的熱情并未減退。對他們而言,這更多是一種娛樂方式,一種在忙碌生活中尋找樂趣和慰藉的途徑。當然,他們也清楚命運并非由一張牌或一段算法所能決定。在享受AI算命帶來的樂趣的同時,他們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著人生的意義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