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項由中國科研人員主導的研究成果在國際科學界引起了廣泛關注。他們在2025年1月28日,于美國權威雜志《細胞-干細胞》上發(fā)表了一篇研究論文,揭示了通過胚胎干細胞工程技術成功培育出雙親均為雄性的小鼠,并使其存活至成年的突破性進展。
據(jù)悉,這項研究是由中國科學院與中山大學等機構的聯(lián)合團隊共同完成??蒲腥藛T通過一系列復雜的基因編輯技術,包括移碼突變、基因缺失以及調控區(qū)編輯等,對20個關鍵的印記基因進行了精確修改。這一創(chuàng)新性的操作顯著改善了“雙父”小鼠胚胎的發(fā)育能力,使得部分經(jīng)過特殊處理的胚胎能夠成功孵化并健康成長至成年。
在研究中,科研人員還對比了成年孤雄小鼠與同齡、同性別的野生型對照小鼠,以進一步評估基因編輯對小鼠生長發(fā)育的影響。這一研究不僅為探索印記基因相關疾病提供了新的視角,也為未來的科學研究開辟了全新的道路。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這項技術在小鼠身上取得了顯著成果,但根據(jù)國際倫理規(guī)范,此類技術嚴禁應用于人類繁殖領域,僅限于基礎科學研究。研究團隊明確表示,他們將繼續(xù)深入研究印記基因修飾對胚胎發(fā)育潛能的影響,并計劃將這一技術拓展至猴子等更大型哺乳動物的單性繁殖研究中。
此次研究的成功離不開眾多科研人員的辛勤付出和團隊間的緊密合作。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李偉、周琪、李治琨以及中山大學的駱觀正共同擔任了論文的通訊作者。而李治琨、王立賓、王樂韻、孫雪寒、馬思楠、趙玉龍以及任澤慧等人則是本研究的主要作者。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科學院以及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等機構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