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資訊】4月25日消息,踏上火星表面的第一個中國航天器“祝融號”已經超期服役,從去年 5 月 18 日自主進入休眠以來,仍未自主喚醒,中國行星探測工程總設計師張榮橋在接受央視記者專訪時透露,這可能是因為沙塵累積影響了其發(fā)電能力。
據張榮橋表示,“祝融號”火星車的設計壽命是 90 個火星日,目前已經巡視了 358 個火星日,累計行駛了 1921 米,取得了豐富的科學成果。但由于火星北半球進入冬季,太陽光照弱,沙塵暴頻繁,火星車于去年 5 月 18 日自動進入休眠狀態(tài)。要想自主喚醒,需要同時滿足艙內溫度高于-15℃和太陽能發(fā)電滿足火星車當天最小用電量(達到 140 瓦)兩個條件。
張榮橋還介紹了中國后續(xù)的深空探測計劃,“天問二號”任務目前已經基本完成初樣研制階段的工作,將于 2025 年 5 月前后發(fā)射,對一顆近地小行星進行探測并采樣返回,這將是中國首次從行星際拿回樣品。此外,“天問三號”將實施火星取樣返回,“天問四號”將探測木星及其衛(wèi)星。這些任務都有很大的難度和挑戰(zhàn),需要進行關鍵技術的攻關和工程研制。要實現行星探測發(fā)展的宏偉藍圖,不辜負大家的期待。據ITBEAR科技資訊了解,這些任務都面臨著巨大的技術挑戰(zhàn),但它們的實施將為我們更深入地了解宇宙和地球帶來巨大的科學價值和社會效益。
張榮橋表示,最大可能就是不可預知的火星沙塵累積,導致了發(fā)電能力的降低,不足以使它蘇醒。如果超過設計塵積的 20%,發(fā)電能力是不夠的,如果沙塵累積超過預想的 30%,可能要到太陽光照最強的時候才具備這個發(fā)電能力。如果塵積的程度超出承受能力的 40%,火星車將永遠無法蘇醒。盡管存在這些挑戰(zhàn)和困難,中國航天工程仍在積極推進深空探測計劃,為探索宇宙和地球做出更大的貢獻。
“祝融號”火星車的睡眠狀態(tài)和不可預知的火星沙塵累積讓人們不禁想起NASA的“機遇號”火星車。2004年,機遇號在執(zhí)行任務時被困在了一場沙塵暴中,失去了與地球的通訊,被迫進入休眠狀態(tài)。雖然科學家多次嘗試喚醒它,但最終仍未能成功。機遇號的任務原計劃持續(xù)三個月,卻歷經了漫長的14年,成為了人類歷史上最長壽的火星探測器?;蛟S,“祝融號”也能像“機遇號”一樣頑強生存下去,為我們帶來更多驚喜和發(fā)現。
總的來說,雖然“祝融號”火星車尚未蘇醒,但中國深空探測計劃仍在持續(xù)推進,為探索宇宙和地球做出貢獻。未來的探測任務將面臨著更大的挑戰(zhàn)和風險,但這也將為人類探索宇宙帶來更多的驚喜和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