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一方農人反哺一鄉(xiāng)情。
當年輕人一個個走出大山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又有誰還記得家鄉(xiāng)的命運應該交由誰來改變。改變不是逃離,好在技術的加持讓更多山里人有了“離家”之外的又一個新選擇。
他們舉起手機、架起三腳架,在一畝方田搞起了直播。
一時之間,不畏山高路遠,隱藏在960萬平方公里沃土的“價值”透過網絡傳播到世界各地,蒙塵的山貨得以煥發(fā)光彩,樸實的農人得以實現(xiàn)價值。
感謝時代,讓大山里的年輕人能夠在外出打工之外多了一個新的選擇,讓更多農民不用走出大山也能借由科技改變命運。不僅改變自己的命運,更能改變家鄉(xiāng)的命運。
2021即將過去,AI藍媒匯邀請到三位新農人創(chuàng)作者,從他們的口中聽到了一些電商助農的好消息,也聽到了他們這些年守望大山、助農帶貨的奮斗故事。
四年橫跨2500+公里,做鄉(xiāng)村里的一條“鯰魚”
2018年,鮮少有人知道,當短視頻之風席卷北上廣深的潮流青年時,也默默改變了深山之中的農人命運。
在地圖上輸入“四川省攀枝花市鹽邊縣桐子林鎮(zhèn)木撒拉村”這一長串文字,地圖顯示從北京出發(fā)需要坐兩次高鐵后再打車將近兩個小時才能到達目的地,全程需要17個半小時,交通費約為1399.5元。
這個交通極其不便的地方,就是張君彥的家鄉(xiāng),可以想象這座山里的人和物想要走到外面的世界,何其艱難。
“小時候我爸媽都是每天挑著擔子走三個多小時的山路去鎮(zhèn)上賣菜,后來條件好了換成了用馬馱著走,總之就是很窮很偏。”
理所當然,生于貧困的張君彥,從小就把“脫貧”深刻的融進了基因里。
2018年,抖音風靡全國,已經走出大山在外闖蕩的張君彥敏銳地嗅到了機會。“當時就看到已經有很多人在抖音上賣水果,我就也想試試。”
但成功沒有一蹴而就,由于缺少啟動資金,農產品的介紹也缺乏特色,張君彥的短視頻初體驗并不順利。“最開始我自己開一輛小車到周邊的山里買芒果、石榴,一次買個幾百斤拿回來發(fā),一天最多也就賣十幾單,連每天的生活費都賺不到。”
但山里人最懂堅持的力量,正如張君彥小時候父母一擔一擔地把家里的菜賣到鎮(zhèn)上,張君彥也在默默無聞的堅持中一點一滴地積累了關注度,看到了希望。
2018年9月底,不到半年的時間,張君彥在不斷調整視頻風格后收獲了更多粉絲,也打開了銷路。接下來,就是長達四年的厚積薄發(fā)。
“銷量增加之后,規(guī)模擴大了,我就找了幾個認識的朋友跟我一起做,形成了一個小的團隊。”于是,張君彥從一人、一車、一手機的“獨行俠”狀態(tài),慢慢升級為三四個人的小團隊,再到注冊幾十人的創(chuàng)業(yè)小公司。一直到現(xiàn)在,張君彥的手機架到哪里,就能至少帶動當地100人以上的靈活就業(yè)。
沒錯,張君彥打的是“游擊戰(zhàn)”,沒有固定的直播地點,哪里有好貨,直播間就開到哪里去。
“最初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跟著價格走,哪里的東西有價格空間,我們就去哪里做生意。”但令張君彥沒有想到的是,這個質樸的致富動力,卻在無形中影響了更多大山之中的農業(yè)命運。
“2019年的時候,我們去廣西賣柑橘,當地有些村民不相信外地人,更不相信手機能賣貨,再加上語言上的溝通問題,困難重重。”
即便如此,張君彥也在壓力之下迎來了茂谷柑的“爆發(fā)”,短視頻累計播放達到3.5億以上,一下子賣出了2萬多單。
看到自己真的掙到了錢,村民們不僅打消了對張君彥的疑慮,還開始效仿起來。
2020年,當張君彥再次來到廣西帶貨茂谷柑的時候,當地村民也學會了自己架起手機抖音帶貨,加之抖音電商持續(xù)扶持農產品直播帶貨,不斷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人才培訓,助力地方打造農產品品牌。“再到今年,在當地帶貨已經變成非常順暢的一件事,我一個半月就賣出了17多萬單。”
當然,張君彥的帶貨成績少不了其對品質初心的堅持,以“糖心蘋果”為例,最初由于依靠供應鏈發(fā)貨難以形成品控,“發(fā)出去的貨‘糖心率’連30%-40%都保證不了,這是很傷害信任我們的粉絲的。”
必須自己發(fā)貨,張君彥堅持。
即便是費時費力,也要堅持自己發(fā)貨,嚴格品控。短視頻帶貨給主播帶來的是信任,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如果不好好珍惜這份信任,電商生意就無法長遠。
好在,在張君彥的這份堅持之下,主播、粉絲、產地農民三方之間形成了信任的基石,農產品也越賣越火。“截止到今天我后臺顯示糖心蘋果已經賣了19.2萬單,加上我培養(yǎng)的農村主播,今年一共發(fā)了差不多25萬單以上。”
類似的故事還發(fā)生在鹽源的蘋果、攀枝花的芒果、涼山會理石榴等身上,用抖音帶貨的四年間,張君彥像一條鯰魚,遍布2500+公里的川、貴、黔、瓊,所到之處總能幫著銷售各地的農特產。
“過去山里的好貨沒人知道,信息和產品都送不出去,除了身強力壯的年輕人能走出去打工,更多農民只能選擇接受命運。但現(xiàn)在我們帶著短視頻、直播來到原產地帶貨,一個收獲季需要的采摘、挑果、打包等勞動力,少說也要帶動100多人的靈活就業(yè),讓當地農民除了種植以外,在自家門口也能有一份額外收入。”
從“異類”到領頭羊,帶動家鄉(xiāng)蛻變成直播村
家在陜西的張朋幾乎把自己全部精力都傾注在家鄉(xiāng)農特產洛川蘋果上。
事實證明,這顆小小的蘋果,它值得。
洛川不大,是陜北延安下屬的一個縣,但這小小一方土地卻孕育出了國家級認證蘋果。因洛川海拔較高、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雨熱同季,是符合蘋果最適宜生產區(qū)7項氣象指標要求的蘋果優(yōu)生區(qū),出產的洛川蘋果具有肉質細嫩致密、汁多松脆、酸甜適口等特征。
于是,2019年1月17日,國家農業(yè)農村部正式批準“洛川蘋果”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成為了蘋果種類中的“持證一族”。
按理說,好的產品不愁賣,但現(xiàn)實是更多基層的農產品面臨的是市場競爭與產品知名度挑戰(zhàn)。從2016年就開始做電商的張朋十分清楚,以往傳統(tǒng)平臺以圖文為主,能表達的信息有限,用戶更多趨向追求低價,高品質的“持證”蘋果優(yōu)勢并不強。
“現(xiàn)在直播帶貨,能傳達的信息就完全不一樣了。”說到底,通過短視頻和直播,農特產更豐富的細節(jié)和農家產地實景被更多人看見和了解。
最初開始嘗試的張朋也嘗到了失敗的苦果,經歷了身邊人的誤解與輕視。“他們認為直播都是網紅明星干的事情,普通人直播哪會有人看。”
剛剛開播的無人問津也“印證”了村民們的道理。2020年4月1日早上8點正式開播,凌晨2點下播,16個小時的連播,張朋堅持了2個月,“這兩個月一單都沒有賣出去。”
兩個月后的6月1日,銷售額終于從0變成了一兩單,直到某一天突然賣出了300單,張朋才終感“熬出頭了”。
“要做就要做到極致。賣蘋果這個事情很簡單,但把一件簡單的事做到極致,就不簡單。”
張朋認為,直播帶貨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所見即所得”。
包括如何充分利用直播內容,向大家展示農特產,也是一門必修課。他在去年果園成熟的時候,直接直播果農采摘,“很多人連蘋果樹都沒見過,就都來我的直播間看了,每天幾千人來直播間看村民們采摘,一個收獲季下來賣出了幾十萬單。”
洛川蘋果的銷量也從最初的一天5萬,到一天幾十萬銷量。這便是張朋所說,把一件簡單的事,做到極致,便是不簡單。
村民們看到實打實的成果,自然也就不再懷疑張朋的做法,而是紛紛選擇加入跟進。
抖音電商也在近幾年選擇與這些農人做同一件事,通過“山貨上頭條”的助農項目,在全國各地助銷地方農特產,助力地方農產品品牌推廣。
因電商帶貨而帶動的采摘、物流、冷鏈等周邊產業(yè)也在洛川當地形成了不錯的發(fā)展。“在我們的帶動下當地一個冷庫今年收入幾十萬,包括一些附近的農戶也都打開了線上渠道。”
電商追夢,實現(xiàn)農民收入翻3倍
與后來入局的新農人不同,試水抖音直播時的大兵,已經是有著13年經驗的“老電商人”了。2008年,尚未大專畢業(yè)的大兵就已經孕育了一個“電商夢”,其大學畢業(yè)就在蘭州搞起了小百貨批發(fā)。
“但那個時候快遞太貴了,我們那邊沒有浙江義烏有優(yōu)勢,整體做得不算好。”嘗試了一段時間之后,考慮到地域劣勢,大兵暫時放棄了線上渠道,選擇先從線下店積累經驗。
但在大兵心中,這個“電商夢”始終沒有熄滅。
直到2015年,從深圳打工歸來的小伙伴重燃了這份夢想,“他在深圳有網店經驗,我在當地有貨品渠道積累,于是我倆一拍即合,就回老家渭南搞起了電商,最終選定做農產品。”
以大兵家鄉(xiāng)陜西渭南最出名的大荔冬棗為例,因當地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以至產出的冬棗果肉細嫩、乳白、酥脆,味道香甜。在2011年經農業(yè)部批準對其實施農產品地理標志等級保護, 2019年11月15日入選中國農業(yè)品牌目錄;12月17日入選2019年第四批全國名特優(yōu)新農產品名錄。成為當地知名農產品名片。
為了讓家鄉(xiāng)的冬棗被更多人知道,大兵在當地注冊了自己的品牌,又組織果農建立了合作社,“我們負責銷售,果農們就踏踏實實把果子管好,達到我要求的優(yōu)質等級,咱們再摘再賣,絕不能著急。”
在2018年注冊抖音之后,大兵便選擇一頭扎進了電商帶貨這個領域。
“開始也是不好做,但堅持總會有收獲。”在大兵與另一個合伙人輪班直播的堅持下,2019年9月底,一條20秒的短視頻第一次給店鋪帶來了20萬+的閱讀量,和1700單的銷量。
“第二個轉折發(fā)生在2020年疫情期間。”大兵介紹,“賣水果是有季節(jié)性的,每年就6月到10月底是收獲期,其他時間算是空閑期,那時又趕上疫情,沒什么事情可做。我們就嘗試給人代賣速食產品,也借這個機會熟悉一下直播的形式。堅持下來效果不錯,就打算運用到我們自己水果銷售上來。”
為此大兵沒少四處“拜師學藝”,不斷調整直播內容,每天扎進自家大棚里開播,一播就是三四個小時,一番堅持下來也看到了成果。“有一天晚上直播間進來100個人,激動得我一晚上沒下播,一下買了27000元。于是轉天休息后,就繼續(xù)開播了,幾天下來賣了4000多件當地的油桃。”
一次次把家鄉(xiāng)農產品“賣爆”,大兵在抖音電商“山貨上頭條”的助力下,不僅帶動了當地不少農民增收致富,同樣也幫助家鄉(xiāng)農產品走向更廣的市場。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分布在各地的農特產銷量平平,很多人不知道蘭州的百合有多新鮮、渭南的脆柿子有多甜、大荔的冬棗是“持證上崗”……
“直播之后,我們的百合賣出了20萬件,好評率達到99%;板栗南瓜不到兩周賣出4萬多件,共計40萬斤;我們的脆柿子一年賣出70萬件……”
“當地農民收入也是實打實的提升,過去這邊采摘、打包的時薪是10元,現(xiàn)在我們能給村民日薪到300元,工作環(huán)境也比過去好得多。”
通過技術加持,把家鄉(xiāng)的農產品越賣越好,把家鄉(xiāng)人的口袋越賣越充實,這才是大兵心中“電商夢”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