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蓬勃發(fā)展,價格競爭日益激烈,消費者普遍形成了一個觀念:購買電動車是省錢的選擇,尤其是相較于傳統(tǒng)燃油車。然而,這一看似經濟的決定,卻在購買車險時讓不少車主大跌眼鏡。
許多新能源車主在購車時滿心歡喜,期待著通過節(jié)省燃油費用和較低的保養(yǎng)成本來縮減開支。然而,當他們著手為愛車購買保險時,卻驚訝地發(fā)現保險費用遠高于預期,甚至在某些情況下,比同價位的燃油車高出數千元。
更令人沮喪的是,新能源車險的費用似乎逐年攀升,讓不少車主感嘆:“省下的油錢都給了保險公司?!边@一現象引發(fā)了廣泛討論,車主們紛紛質疑保險公司是否趁機抬高價格。
然而,去年底公布的保險行業(yè)數據顯示,2024年保險公司在新能源車險業(yè)務上實際上虧損了57億。這一消息讓車主們更加困惑:保險公司居然也虧了?這是否意味著新能源車險的價格還會進一步上漲?
事實上,新能源車的車險價格不僅高于燃油車,而且更加不穩(wěn)定。國家金融監(jiān)督管理總局的數據顯示,2023年新能源汽車的車均保費為4395元,比燃油車高出63%。即使考慮到車齡因素,新能源新車保費仍比燃油車新車高約10%。
面對高昂的保險費用,車主們不得不采取各種策略來減少支出。一些車主選擇貼上隱形車衣、安裝底盤保護殼來預防輕微碰撞,以避免保險費用的上漲。在遇到小事故時,許多車主也傾向于自行承擔維修費用,而不是向保險公司索賠,因為保險費用的漲幅有時甚至超過了修車成本。
新能源車險的高價和保險公司的虧損之間似乎形成了一個悖論。保險公司抱怨賠付率過高,尤其是新能源車維修成本高昂,導致保費收入難以覆蓋賠付支出。新能源車的高度智能化和科技化使得其外殼和內部設備更加復雜,一旦發(fā)生事故,維修費用往往不菲。
新能源車的配件高度集成化,導致維修時往往只能采取“只換不修”的策略,進一步推高了維修成本。例如,一些新能源車的車燈采用集成式設計,一旦某個部分損壞,就需要更換整個大燈,費用高昂。
面對這一困境,一些新能源車企開始嘗試進入保險領域。比亞迪、特斯拉等企業(yè)紛紛涉足保險業(yè),希望通過直接提供保險服務來降低車主的保險費用。然而,盡管比亞迪的車險業(yè)務在車主中評價不錯,價格普遍低于市場價四分之一,但其保險業(yè)務依然處于虧損狀態(tài)。
蔚來的車險則采取了“高價買服務”的策略,通過提供包含保養(yǎng)、補漆等增值服務來吸引車主購買。然而,這一策略也未能完全解決新能源車險的高價問題。
在新能源車險市場陷入困局的同時,車主們也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購車選擇。一些車主開始考慮保險的“消費降級”,只購買最基礎的交強險和第三方責任險,以節(jié)省開支。對于新能源車企而言,這無疑是一個警示信號,提醒它們需要更加關注車主的實際需求,降低維修成本,提高保險服務的性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