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早就步入產品、技術成熟期的彩電產業(yè)來說,夏普不可能通過所謂的技術創(chuàng)新,拿3千塊錢造出1萬的高端電視。只能是采取“一分價錢一分貨”策略,為消費者提供大量便宜的電視。
洋品牌一旦低價化,只有死路一條。最近幾年日本家電的主旋律似乎都是衰退、虧損、下跌。夏普、東芝、松下、日立,圍繞他們的聲音多是“股價下跌、出售業(yè)務、賣樓求生”等等。之前,百年企業(yè)夏普帶著電視、面板等在內的核心業(yè)務“下嫁”給代工企業(yè)富士康,在經歷諸多變革后,夏普非但沒有走出泥淖,反而陷入了更尷尬的“困境”。
夏普和富士康“聯姻”之初,對于世界消費電子產業(yè)的“代工大王”富士康和“液晶之父”夏普的結合,很多業(yè)內人士認為夏普電視再度崛起絕不是夢。但是在富士康為了拯救夏普的市場頹勢,而采取瘋狂的低價銷售和過度營銷策略下,夏普電視的改變越來越讓人看不懂,本身的發(fā)展軌道也再度迷茫。
曾經的夏普電視代表了日本精工匠心品質,是高端的代名詞。而在富士康的運作下,夏普電視開始以低價沖擊市場,上演了一幕幕低價促銷大戲。在“高貴不貴”、“買一臺70英寸電視送一臺60英寸電視”等促銷活動的影響下,夏普電視丟掉了多年來的高端桂冠,淪落為“頭頂洋品牌”帽子的國產低價貨。
價格的斷崖式下降成為夏普電視新常態(tài)。有數據顯示,去年夏普電視在中國的市場均價從6000元以上驟降到3800元左右。而電商平臺夏普70英寸電視價格遠低于其他品牌,僅為5000多元,其50英寸電視的價格更是低至2000多元,與很多低價著稱的互聯網品牌電視處于同一價位。
其實就在今年五一大促期間,夏普電視的低價策略就遭遇了市場和消費者的拋棄。大家消費者并沒有為便宜的夏普電視買單,反而轉向高價的索尼電視。富士康強勢推動低價策略的目的,是希望夏普電視在短期內實現一定程度的規(guī)?;瘡吞K,但距離最終目標卻還有一定距離。更讓人憂心的是夏普原本的積累的品牌價值和用戶認知度正在面臨新一輪的墜落。
值得注意,在低價拉低原本的高端品牌形象,夏普電視為了節(jié)約成本,連最基本的質量也難以保證:在金屬邊框已成為電視標配的當下,夏普諸多型號的產品仍然采用塑料邊框設計,工藝減配備受詬病。而對其畫質、屏幕質量、遙控器質量等方面的投訴也頻頻出現。此前更有媒體爆料很多標榜日本原裝的夏普電視實際上并不是“夏普原裝屏”,一度將夏普電視的質量問題推上風口浪尖。
而在企業(yè)本身的產品線運作方面,夏普電視也陷入混亂:大尺寸電視≠高價格、小尺寸電視與互聯網電視貼身肉搏;對于一直押寶的8K顯示技術和屏幕,則被不少業(yè)內人士認為是“畫大餅”。畢竟如今連4K都遲遲未能普及,8K缺乏相關配套內容,更顯得遙遙無期。
不過夏普電視當前的商業(yè)困局已經很明顯了,質量、品牌、戰(zhàn)略等等方面都是不明朗狀態(tài)。而一直以代工為主、缺乏品牌打造經驗的富士康,在對待夏普發(fā)展時應當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