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體矩陣:

惠普一分為二 命運向左還是向右?

   時間:2015-11-02 16:30:06 來源:搜狐科技編輯:星輝 發(fā)表評論無障礙通道

我對惠普一直是有感情的。這畢竟是是十幾年前,我入行科技媒體后第一個接觸的科技巨頭。

當時的藍色巨人,是聚光燈的寵兒….果然也容易燈下黑。

十幾年來,我對惠普的印象一直有三個,疑問也有三個。這三個問題,是不是會隨著惠普分拆煙消云散呢?惠普一分為二,惠普的命運是會向左還是向右?

1、惠普的選擇恐懼癥。

{C}

{C}

在我印象里第一個印象,惠普總是在艱難的選擇,是分還是拆。

當然也有過一段堅定的路線,比如從1999年到2001年。

1999年,惠普公司將其發(fā)展最早的業(yè)務,測試與測量業(yè)務分拆出來,成立了安捷倫公司。而惠普公司主要關注硬件與企業(yè)級服務、個人電腦以及打印機三大業(yè)務線。

在2001年,惠普并購了康柏公司,形成了870億美元的科技巨頭,成就了日后的惠普。這個階段的惠普路線,其實是清晰的。仍然在硬件和個人電腦業(yè)務上發(fā)力,日后成功超越戴爾成為全球PC老大也是拜當初的這次收購所賜。

可惜的是,當初的分拆和并購,換來的壓力和利潤降低造成了惠普日后十幾年的選擇恐懼癥。

先講個真實的而經歷,在2003年,某次在惠普大廈樓下打車,常年在惠普樓下接客的出租車司機,跟我聊起了惠普的變化。

他說當年,安捷倫還在的時候,惠普的人很有錢,出來隨時都是直接打車走,后來安捷倫分出去了,惠普就窮了,有些人出來就都去坐地鐵了,不打車。后來,并購了康柏就更窮了,坐地鐵的人多,打車的人少了。

這當然是,當初的一個玩笑。但一個出租車司機的視角竟然看到了惠普人的變化。這個細節(jié),也反映了惠普當初面臨的巨大壓力。

所以,很快,基于打印機業(yè)務和PC業(yè)務要不要拆分,變成了每年一談,每年一謠的真假消息對壘,之后又是企業(yè)業(yè)務和個人業(yè)務要不要拆分的選擇。尤其在2005年,惠普當時的CEO卡莉被解雇后,這種艱難的選擇,就時常困擾著惠普董事會,直到10年后,才由另一個女CEO惠特曼最終拍板。

所以,惠普拆分并不是新聞,熬到今天這個時間點才分,真才是新聞。

2、內部溝通一直有困難。

{C}

{C}

在很多次活動,我親身經歷,朋友參與的,加上道聽途說的,都表明,惠普這家公司,是一個內部協(xié)作及其困難的公司。

這種情況,其實并不是惠普一直以來的風格。早期的惠普,有惠普之道,早年惠普的員工,都以惠普的這段職業(yè)生涯為榮。曾經有一篇文章叫《笑著離開惠普》,寫到了很多惠普人的情感,惠普人對公司的愛和眷戀,即使離開了也是一樣。

相比今天惠普拆分發(fā)生的一系列問題,中國一分為三之后,新舊體系的碰撞,惠普人離開后再沒表現(xiàn)出曾經的情感。

我從旁觀者的角度,則感覺惠普公司內部溝通的問題。

比如,去年某次惠普全球活動,中國區(qū)的參會者在美國拿到的行程,總是對不上。而且,找美國惠普的人幫忙,總是推說去找中國區(qū)的人。甚至,某個媒體要一張現(xiàn)場的照片,惠普全球也讓他給惠普中國區(qū)發(fā)郵件。難道,全球和中國沒溝通嗎?還是惠普本身就有繁瑣的層級匯報要求,即便是個雞毛蒜皮的小事?

再比如,在中國區(qū)的一些市場發(fā)布會。如果會議是惠普亞太區(qū)主辦的,會發(fā)現(xiàn),中國惠普到長的人寥寥,打聽之后才知道,惠普亞太在中國辦活動,市場繞過惠普中國,直接找中國本地的活動公司和公關公司操作。而惠普中國方面的人員,只是在活動開始前才得到通知,僅僅,只是到場參觀一下。

這幾乎已經超過了日常的所說的“大公司病”了。

好吧,惠普終于拆了??芍袊?,亞太,全球的關系仍然。人少了一半,公司小了一半,但愿兩個新的惠普,能夠解決好內部溝通的問題。有病,就得治。

3,總找不到合適的BOSS

這并不是大新聞了,十年來,罹患選擇恐懼癥的惠普董事會,選不出合適的CEO,自然定不下核心的戰(zhàn)略方向。

1999年到2005年間的卡莉,是我個人最認可的一位CEO,也是業(yè)界難得的優(yōu)秀女CEO。在她的掌控下,惠普拆出了安捷倫,并購了康柏。其中,康柏的并購,影響了惠普其后10年的企業(yè)戰(zhàn)略方向。

對于卡莉,業(yè)界一直褒貶不一。當然,如果以今天PC市場的眼光,回頭看,也許很多會說,PC拖累了惠普的發(fā)展??墒?,如果沒有PC全球奪冠的布局,除了打印機,惠普也鮮有成功的產品線走到PC的地位。

當然,卡莉的存在,摧毀了惠普曾經的文化。可是,再次回頭看科技巨頭們的興衰。有哪一個積極求變的巨頭淹沒于塵埃,倒下的都是難以掉頭的大船。不能先顛覆自己,就必然等著被人顛覆。今天的安捷倫,也未見得活的有多滋潤吧。

2005年到2010年的馬克赫德。來惠普,他運氣不錯。

2006年,完全因為上任卡莉的既定的PC戰(zhàn)略路線,首次超越IBM,成為科技界第一巨頭。

然后這位成本高手,就不停地用裁員,裁剪經費,壓縮成本以獲取利益。我個人的感覺,馬克赫德從來都是一個牛逼的運營高手,但并不是戰(zhàn)略大師?;萜赵谙丝蛋?,超越了IBM之后,也確實需要一位守成之君。

對馬克赫德的判斷應該一分為二,一方面他成功的幫助惠普董事會,在營業(yè)額和利潤率方面提供了需要的數(shù)據(jù)。另一方面,他也成了惠普董事會趕走了求變的卡莉之后,穩(wěn)健策略的犧牲品。

2011年的李艾科,被評論為惠普的最大敗筆。但我并不這么看。SAP背景的李艾科,是看到了惠普的方向的。企業(yè)級的缺失,硬件業(yè)務占比過大,在2011年那個時代已經開始露出疲態(tài)。

錯就錯在,李艾科錯誤估計了惠普這艘大船的掉頭能力。大刀闊斧的搞,結局很可能是“政令出不了董事會”。今天回頭看李艾科的選擇,有錯么?剝離PC業(yè)務,增加軟件業(yè)務比重。也許錯就錯在買了Autonomy。以惠普的結構,要消化這家軟件公司,真不是一朝一夕之工。

最后一個,又是位女士,惠特曼。不評價,我只能說,很實用。前面三個CEO,沒干成,或沒敢干的分拆,讓她給解決了。從一位女CEO開始,再到一位女CEO結束。能說這不是惠普的命運嗎?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全站最新
熱門內容
網(wǎng)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網(wǎng)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  |  開放轉載  |  滾動資訊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