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庫克2011年接替喬布斯擔任蘋果公司CEO以來,每年例行的二次訪華,已經成為庫克最重要的商業(yè)行程安排。尤其是2015年5月的這一次訪問中國,又是推動在中國的環(huán)保公益項目,又是受到副總理劉延東的接見,當然庫克不會忘了借訪華之際在正式開通他在中國的個人微博,以及和馬云會見洽談支付寶和Apple Pay的合作可能。
所有這一切,都是緣于中國已經成為蘋果在全球范圍內的最大的單一市場。
在庫克就任蘋果CEO的短短5年間,蘋果公司在整個大中華區(qū)年銷售額從五年前的10億美元增長到了2014年的380億美元,也就是說5年里增長了38倍,保持了每年以700%的高增長速度!據蘋果公司剛剛發(fā)布的2015年第二季度公司財報披露,蘋果iPhone手機在中國地區(qū)的銷售額首次超過美國,其在大中華區(qū)的季度營收增長了71%,至168億美元(如果撇開中國臺灣和香港地區(qū)不論,這相當于每個中國人向蘋果產品支付了70元人民幣),從而拉動蘋果公司的整體利潤急劇上漲。
截至2015年5月底的第二季度,蘋果共售出6120萬部iPhone手機,眾所周知,一臺iPhone手機的毛利率超過50%,蘋果手機的高利潤大幅拉高了公司的整體盈利水平,使得蘋果成為美國歷史上最賺錢的上市公司,其單季度利潤總額高達136億美元,盈利業(yè)績是美國第二會最賺錢的上市公司默克制藥公司的一倍。蘋果更以手中的1920億美元現金傲視業(yè)界群雄。
這次,庫克在中國市場意欲牽手“電商沙皇”馬云,開拓全新的移動支付市場,勝算幾何?中國銀聯、各大國有銀行巨頭和互聯網支付公司該如何應對?
中國銀聯:庫克繞不過去的山頭
早在去年9月發(fā)布新一代iPhone 6手機,蘋果就表示正在和中國銀聯洽談其新推出的Apple Pay技術合作事宜。半年多過去了,牽手對象卻變成了馬云。
敵人的敵人就是最好的朋友。
中國銀聯成立于2002年,作為中國境內唯一的銀行卡組織和人民幣支付卡交易清算供應商,它同時還有行業(yè)監(jiān)管的特權,旗下擁有有十多家子公司,其中最主要6家是分別是銀聯國際、銀聯商務、銀聯數據服務、銀聯電子支付、銀行卡檢測中心和中金金融認證中心等。短短10余年間,從當年的15萬家商戶,20萬臺POS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2%的刷卡消費,發(fā)展到今天的全球3000萬商戶,1500萬臺POS機和社會消費品零售中50%的刷卡支付比例,可見刷卡消費這一市場的熱度。
唯一不變就是中國銀聯的壟斷地位。作為集運動員和裁判員于一身的國字號選手,即便在第三方在線支付和移動支付市場這些高速增長的新興市場上,中國銀聯在國內的非金融支付機構企業(yè)綜合支付交易份額也占據了半壁江山(2013年數據:銀聯商務占比42.51%,支付寶20.37%,財付通僅占6.69%)。
iPhone 6手機擁有的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場支付技術,融合了近場通信和蘋果特有的Touch ID身份識別系統(tǒng),盡管只是充當了發(fā)卡銀行和商戶之間的居間角色,和支付寶不同的是,它只提供技術服務和支持,而不是建設類似支付寶這類自己管理資金的第三方金融平臺,但在它面前,繞不過去的依舊是支付寶當年同樣遇到的難題:和中國銀聯的競爭問題。
按照蘋果公司的慣例,使用Apple Pay技術,蘋果要從每筆交易的手續(xù)費用里扣除 0.15%的手續(xù)費(此前,中國銀聯從POS機每筆收單交易中收取大約千分之一的結算手續(xù)費(在商家承擔的1%手續(xù)費中,發(fā)卡行、收單機構和清算機構按照7:2:1的約定比例分配)。這意味著中國銀聯一旦和蘋果公司合作,將不得不轉讓一部分此前獨享的“獨食”——結算手續(xù)費。
如果說0.15%的手續(xù)費看起來只是點毛毛雨,那么蘋果支付在中國遇到的最大問題還不是這個,考慮到中國銀聯在銀行間支付跨行結算的監(jiān)管角色,那么Apple Pay技術進入中國市場,將會不可避免地觸及到國家金融安全的敏感政策紅線。
前有當年支付寶為了獲得政府許可剝離外方股東的案例在先,后有去年iPhone 手機在美國曝出的iCloud安全門事件,作為支付卡交易跨行清算的監(jiān)管者,中國銀聯不得不小心面對蘋果和支付寶這樣的后來的“掠食者”,支付寶號稱坐擁3億用戶,iPhone 手機在中國的用戶也有上億之巨,無論從商業(yè)利益的競爭,還是蘋果作為一家美國公司所涉及到的敏感“安全”問題,蘋果和支付寶都只能是同病相憐,惺惺相惜,才抱團取暖走到了一起。
Apple Pay+支付寶:畫餅難充饑
如果我們回想2014年支付寶和國內幾家大銀行之間在第三方在線支付上的“劍拔弩張”和相互算計,可以想象,即便是庫克和馬云采用“瘸子背瞎子”的策略,“Apple Pay+支付寶”的中國之路上也布滿了兇險。
兇險之一首先是在移動支付上蘋果和支付寶共同面臨的不確定性政策風險。
于2004年成立之處的市場相比,2014年支付寶近4萬億人民幣,對于眾多包括中國銀聯在內的國有銀行而言,支付寶在第三方在線支付市場的后來居上,完全是“老虎打盹、猴子上位”的結果。中國銀聯和諸多家國有銀行在在線支付上輸掉第一場戰(zhàn)役,只是因為當年不了解這一新興市場而“養(yǎng)虎遺患”,在即將到來的手機移動支付,這頭睡師已經醒來,隨時可以發(fā)威。
支付寶如此,蘋果的Apple Pay更不足論。盡管中國可望在2015年8月開放銀行卡清算市場,Visa等國際信用卡機構也在緊鑼密鼓布局,螞蟻金服和財付通更是磨刀霍霍,大幅增加注冊資金至十億元人民幣以準備迎接新的市場機會,但中國銀聯作為銀行卡清算市場的“監(jiān)管者”這一角色在短時期內不會被撼動。接下來的惡戰(zhàn)可想而知。
其次,兇險之二在于Apple Pay如果想進入中國,它將不僅僅是一個技術服務提供商的角色,它必須像支付寶當年那樣一家一家和中國的國有銀行談判,在商戶那一頭,近場支付同樣面臨POS機設備改造所涉及的資金投入和支付場景缺乏等一大堆問題。即便在美國,為了那酷斃了的清脆的iPhone 手機蜂鳴支付聲,蘋果依舊得面對市場各方動力不足的尷尬局面——在美國,眼下只有22萬家商戶支持Apple Pay,一項調查顯示,擁有iPhone 手機的美國用戶中,只有5%的年輕人有使用Apple Pay的欲望。
最終,也是最大的兇險來自于蘋果和阿里的同床異夢。阿里做電商和資金池,蘋果提供快捷方便的支付技術服務支持,這聽起來是珠聯璧合,全無沖突,但想像這兩家擁有截然不同文化公司的特質——蘋果之倨傲,不亞于電商沙皇馬云的高傲自大,況且阿里看中的是蘋果iPhone 手機的終端用戶數量(而非支付的快捷方便);蘋果看重的是阿里的政府資源、本地化力量,這家企業(yè)走到一起,全部都是服務于追求短期的財務收益和上市公司報表業(yè)績,缺乏足夠的內在動力和持久沖動。
“Apple Pay+支付寶”將向何處去?一個先天不足的“瘸子”,加上一個同樣面臨巨大不確定政策風險的“瞎子”,似乎注定了這是一場同為淪落人、同是逢場作戲的“短命姻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