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體矩陣:

保守的iPad,你得向Windows平板學習了

   時間:2015-02-06 10:20:33 來源:騰訊數(shù)碼編輯:星輝 發(fā)表評論無障礙通道

iPad已經(jīng)快要5歲,在這幾年中,它很好地填補了手機和電腦之間的空白,作為一種移動式的類計算機設備受到用戶歡迎。不過,蘋果的世界已經(jīng)被iPhone占滿,參考其最新的財報,我們看到了大屏iPhone帶來的驚人利潤,占據(jù)了蘋果四分之三的營收,而iPad則因為市場及需求的飽和,逐漸呈下滑趨勢。

根據(jù)產(chǎn)業(yè)鏈及媒體的猜測,蘋果有可能在今年推出兩款新型產(chǎn)品,一個是大屏幕iPad、一個則是小尺寸MacBook Air。有趣的是,它們的屏幕尺寸似乎都為12.5英寸,令人好奇蘋果如何讓它們在市場中共存?僅僅是通過不同的市場定位及營銷形式、亦或是Mac OS X和iOS的系統(tǒng)差異?

對于用戶來說,一直在期望多功能并且具有良好體驗的產(chǎn)品。比如iPad,雖然人們一直很喜歡它流暢的觸控體驗、豐富的應用程序及娛樂功能,但始終無法在移動辦公領域取得突破。而在這個方面,微軟的經(jīng)驗似乎值得蘋果去借鑒。Surface Pro 3可以說是目前將移動、桌面計算機體驗結(jié)合地最完美的產(chǎn)品,而隨著Windows 10的到來,微軟很有可能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新路線。

微軟的理念:多設備同平臺

iPad應該向Windows平板借鑒些什么?

Windows 8及混合PC之所以沒有取得巨大的成功,主要的原因來自于系統(tǒng)的不足。早期RT平板由于取消了桌面界面,令消費者感到混淆;而對于混合設備而言,即便搭載完整的Windows 8系統(tǒng),Modern界面的使用價值并不高,使得微軟無法在移動市場打敗蘋果。

然而,Windows 10的出現(xiàn)帶來了新的可能,同平臺跨設備的運行方式感覺十分正確,通用的應用程序?qū)⒖稍谑謾C、平板、PC甚至Xbox上運行,針對移動和桌面的智能切換形式也更為人性化。另外,Windows 10的硬件設備設計也具有更靈活的轉(zhuǎn)換形式,這是從應用深度上相比iPad的優(yōu)勢。

另一方面,蘋果也沒有坐以待斃,iOS及Mac OS X在近年來也得到了升級,最明顯的則是合作方式的進化。蘋果的方式是通過Continuity功能實現(xiàn)跨平臺的應用形式,用戶可在iOS和Mac間無縫切換iWork、iCloud、信息、Facetime等功能。當然,這種形式對用戶的要求較高,因為需要用戶完全生存在蘋果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下,如果單純依靠iPad,依然無法實現(xiàn)Windows平板那樣的桌面體驗。

消費者逐漸厭倦了iPad的保守

iPad應該向Windows平板借鑒些什么?

蘋果電腦的定位和類型劃分實際上非常嚴格的,比如筆記本電腦(MacBook系列)、一體桌面電腦(iMac)、桌面電腦(Mac Pro、Mini),而iPad則是一種獨特的存在,本質(zhì)上它仍是移動產(chǎn)品,但大屏幕更適合閱讀、網(wǎng)頁瀏覽等體驗,所以很多用戶也希望將其作為筆記本替代品使用。

但事實上,iOS限制了iPad作為筆記本電腦的使用體驗。Cnet編輯認為,消費者逐漸厭倦了iPad單純作為上網(wǎng)、娛樂設備,這也是為什么iPad的外接鍵盤配件非常受歡迎。消費者在外出時想要盡量少地攜帶數(shù)碼設備,手機自然是必須,而平板和超輕薄筆記本在某些方面出現(xiàn)功能重疊,只能二選其一。在這種情況下,iPad無法完全勝任,筆記本又略顯復雜,所以類似Surface Pro 3這樣的混合產(chǎn)品才具有越來越廣泛的市場。

iPad應該變得更加全能

iPad應該向Windows平板借鑒些什么?

那么,iPad的未來應該是怎樣的?Cnet認為,一個全新的界面、新的配件(如一個巧妙的官方外接鍵盤)、適當?shù)慕涌趦?yōu)化,可能是一種可行的方式。這聽上去很像是微軟的Surface系列,但形式卻并不一定按照Windows 10的軌跡發(fā)展。

事實上,Mac OS X與iOS的合并在目前來看尚屬不可能,但針對iPad優(yōu)化的新版iOS卻是蘋果可以做到的。此前,iMore發(fā)表文章稱,在Apple Watch獲得了特制iOS版本之后,iPad實際上也應該獲得更好的界面接口,如增加同屏多任務界面、提供外接鍵盤及手寫筆配件等等,從而變得更加全能。顯然,iPad已經(jīng)從微創(chuàng)新產(chǎn)品逐漸走向保守,蘋果應該做出一些改變。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全站最新
熱門內(nèi)容
網(wǎng)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網(wǎng)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  |  開放轉(zhuǎn)載  |  滾動資訊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