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體矩陣:

蘋果iPad Mini加速“去三星化”:LG夏普受益

   時間:2012-10-23 15:48:07 來源:新浪科技編輯:星輝 發(fā)表評論無障礙通道
蘋果和三星不僅有專利糾紛,更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領域直接競爭

蘋果和三星不僅有專利糾紛,更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領域直接競爭導語:《連線》雜志網絡版周一刊文稱,蘋果本周二很可能將發(fā)布iPad Mini小尺寸平板電腦。在這款產品中,蘋果將逐漸擺脫對三星元件供應的依賴。在專利官司和直接競爭的大背景下,蘋果的“去三星化”正在加速,而LG、夏普和友達光電等廠商將從中受益。 

以下為文章全文:

蘋果產品的許多關鍵元件依賴三星的供應,包括顯示屏、內存芯片和處理器。這其中的原因也很簡單。蘋果對元件供應的數量和質量有著很高的要求,而三星是為數不多能滿足這一要求的公司之一。2011年,三星是全球第二大半導體公司,僅次于英特爾。根據今年夏季三星和蘋果專利權糾紛中曝光的信息,三星的元件占iPhone元件成本的26%。此外,三星也是蘋果處理器的獨家供應商。

然而,自今年8月蘋果和三星的專利權訴訟判決以來,許多人擔心,三星和蘋果之間的業(yè)務合作關系是否還能持續(xù)。

三星當時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今天的判決不應被視為蘋果的勝利,而是美國消費者的失敗。”在這一案件中,蘋果公開譴責三星抄襲自己的技術和設計。

蘋果加速“去三星化”

近期有報道稱,蘋果正在將內存芯片等元件的訂單從三星轉向其他供應商。分析師指出,最新一個例子就是蘋果將于本周二發(fā)布的iPad Mini。這一小尺寸平板電腦將是蘋果到目前為止采用三星元件最少的產品。

IHS移動及新興顯示技術研究主管維尼塔·加坎瓦爾(Vinita Jakhanwal)表示,在顯示屏方面,蘋果從iPhone 4開始就不再使用三星的產品。三星目前仍為iPod提供顯示屏,但所占比例也在逐漸降低。

蘋果曾依靠三星提供iPad顯示屏,但有報道稱,近幾個月蘋果正越來越多地采用LG和夏普的產品。加坎瓦爾預計,iPad Mini將完全放棄三星顯示屏,而“可能的供應商則包括LG Display和友達光電”。

NPD集團分析師保羅·賽門薩(Paul Semenza)也認為,蘋果正在減少與三星之間的合作。他表示:“三星和LG Display的規(guī)模和質量水平符合蘋果需要,但蘋果有可能更多地轉向友達光電和奇美電子。就iPad而言,夏普顯示屏所占比例有可能上升,而瀚宇彩欣和天馬微電子也在加強供應,但并不是視網膜顯示屏。”

短期內難舍難分

目前,三星不僅提供了大部分的視網膜顯示屏,其顯示屏質量也好于LG Display的產品。有大量報道稱,LG Display的視網膜顯示屏出現故障。因此,蘋果不太可能在短期內放棄與三星的業(yè)務合作。

在處理器方面,三星不僅幫助蘋果生產,還參與了部分的設計。不過本周《韓國時報》報道稱,蘋果iPhone 5中A6處理器的開發(fā)并未與三星合作。報道稱:“蘋果仍然依靠三星生產芯片,但明顯已不再使用三星的技術。”10月11日《華爾街日報》也報道稱,蘋果招攬了“芯片設計專家”吉姆·梅爾加德(Jim Mergard)。梅爾加德曾負責AMD代號“Brazos”芯片的開發(fā)。

根據傳聞,價格較低、尺寸較小的iPad Mini將采用A5處理器,而非A6處理器。這意味著三星仍將參與其中。不過對蘋果來說,最難辦的部分是內存芯片。IHS分析師邁克·霍華德(Mike Howard)表示:“盡管蘋果在采購內存芯片時將逐漸減少向三星的訂單,但我認為這在下一代iOS產品中還很難做到。”

三星是內存芯片市場的重要廠商,在全球DRAM市場的份額達到70%,目前則滿足了蘋果40%的DRAM需求。霍華德表示:“蘋果放棄三星內存芯片將至少還需要1年時間。”

不過,蘋果在iPhone 5中做到了這一點。iPhone 5的DRAM芯片來自爾必達。其他一些公司也準備好滿足蘋果的需求,例如韓國的海力士和美國的美光?;羧A德表示,這兩家公司提供了具有競爭力的LP DRAM產品,其產能也符合蘋果的需求。東芝、美光和海力士目前向蘋果供應NAND閃存芯片。不過霍華德預計,iPad Mini仍將采用來自三星的LPDDR2 DRAM芯片,以及16GB、32GB和64GB的NAND閃存芯片。

霍華德表示:“我懷疑iPad Mini的DRAM容量仍為1GB,與iPhone 5和新iPad一致。”另有報道稱,iPad Mini將采用512MB RAM,類似于iPad 2而非新iPad。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全站最新
熱門內容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RSS訂閱  |  開放轉載  |  滾動資訊  |  爭議稿件處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