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天生驕傲的程維和滴滴被打疼了。
雖然美團打車服務在上海經過了諸如政府約談等一些變故,但三天后日訂單量超過30萬單,在看似滴滴出行擁有絕對優(yōu)勢和領導力的市場,在刺刀見紅的陣地戰(zhàn)中切下了滴滴上海市場三分之一的份額。
幾天前,程維對《財經》雜志說,“爾要戰(zhàn),便戰(zhàn)”,風輕云淡,天生驕傲。
然而到了3月28日,市場、用戶和司機等多方面的反應,顯然無法讓滴滴可以再那么驕傲,于是滴滴區(qū)域運營高級總監(jiān)孫樞在朋友圈說,“從零到一的階段需要一定的補貼和營銷PR動作我們很理解(大家都是過來人),但補貼畸高(客單價200%)就會帶來黑產和刷單,這會對整個出行業(yè)造成巨大創(chuàng)傷;同時允許大量外牌車涌入,不做安全排查,更是災難性的風險。”
孫樞的話里話外,多少有些山西陳醋的味道了。
如果說到公關策略,無論是美團還是滴滴,從歷來的手段看,兩家倒是在低能上有得一拼。美團往往是用力過猛導致動作變形,力過而不達目的;而滴滴向來也有一些擺不上臺面的手段,這與其傲嬌的品質很不相配,當然這只是一個題外話。
傲嬌的滴滴遇上了沒有邊界的美團,一家300億美元估值的公司與一家500億美元估值公司之間的生存之戰(zhàn),注定沒有那么容易結束。
一、美團的生死之戰(zhàn),撞到了滴滴聲譽下降的臨界點上
美團是一家一直處在戰(zhàn)爭狀態(tài)下的公司。
從2010年王興創(chuàng)立美團到今天,美團走過了九個年頭。這九年當中,從最初的“千團大戰(zhàn)”、到在線商旅、在線票務再到后來的外賣業(yè)務,美團一戰(zhàn)就是九年。
然而,美團不斷擴充邊界的結果是要同時多線作戰(zhàn),對抗多面之敵,同時并沒有在哪一個領域構筑起足夠高的城墻。創(chuàng)業(yè)九年還未上市,盡管王興不時會有“沒有上市打算”的說法出現,但對于靠融資活到今天的美團而言,不用細想,其日子過得也是艱難。
而最新的消息是,美團正在接觸投行,考慮在香港上市。
就之前美團的業(yè)務而言,美團真要上市,需要有決定性的一戰(zhàn),給投資者出錢一個充分的理由。
也許出行是一種選擇。
所以美團與滴滴的打車之戰(zhàn),對美團而言是蓄謀已久。雖是一著險棋,但卻可以由此一著定生死,況且一家估值300億美元的公司對抗一家估值500億美元的公司,對上市后市值的幫助還是很大。
唯一意外的是,上海的區(qū)域戰(zhàn)爭,可能不僅出乎了程維和滴滴的意料,也應該超出了王興和美團的預估。
美團在無意間在最合適的時機發(fā)起了對滴滴的攻擊,這是天意,也是人禍。
自從滴滴收購了好的,而后又收購了Uber之后,滴滴這家公司的傲嬌就與日俱增,不僅不再善待助其登上出行領域王位的用戶,而且連司機都成了其盤剝的對象。滴滴平臺抽成一度高達40%,超過了出租車行業(yè)的份子錢比例,而且現在也維持在20%,與出租行業(yè)基本持平。這家掛著共享經濟羊頭賣著出租車公司狗肉的“獨角獸”,在其虛妄的霸主位上,逐漸演變成了一家投資公司。
“天下苦滴滴久已”,這并非一句虛言。今天的滴滴早就不是2015年左右的那個滴滴了,無論在用戶端還是司機端,對滴滴的討伐之聲日漸高漲,只是傲嬌的滴滴從來沒有重視過而已。滴滴在自我構建的虛妄的帝國里,可能一直覺得自己的城墻夠高,即使是首汽約車、滴嗒以及易到偶爾的反擊,都無法再撼動滴滴出行領域“一哥”的位置。絕對壟斷之下,服務品質下降也是自然之事,殺熟以及苛捐雜稅早已讓滴滴失去了公眾的認可。
美團打車的出現,只是給用戶和司機一個發(fā)泄的出口。而美團在上海區(qū)域戰(zhàn)爭,只是無意間撞到了一個用戶和司機希望行業(yè)改變的最好的時間點上。
一場好戲開演。
二、搞投資的根本就瞧不上做運營的,但風向變了
雖然自去年開始,美團就放風要進入出行領域,南京市場的試水,并沒有引起滴滴的重視,而是想通過做外賣在美團的后院里種自己的莊稼。
滴滴確實有足夠傲嬌的理由,也有足夠不太相信美團打車能撼動自己出行領域霸主地位的資本。一群由投行出身做資本運營的精英組成的滴滴高管團隊,可以把滴滴做成一家市值500億美元的公司,進而再演化成一家投資公司,出行對其而言,只是講故事的食材而已。而對一家創(chuàng)業(yè)九年而市場僅在300億美元左右強于運營的團隊,滴滴有足夠多傲嬌的資本。
一群做資本運作的精英,那可能打不敗一群靠地推起家的土鱉?做資本的又怎么會輸給做運營的呢?
然而在上海的區(qū)域戰(zhàn)爭中,滴滴就輸了,甚至輸得毫無征兆。
在美團打車在上海與滴滴出行開戰(zhàn)的第一天,刀客問過一位北京的司機,問他們會不會使美團打車?結果司機說,他和他的兄弟們早就注冊了美團打車,只等北京市場上線。問為什么會選擇“叛逃”滴滴而選擇美團?司機大哥講,我們需要生活。
這多少出乎了我的意料,滴滴在用戶和司機口的口碑差到了一有風吹草動就拍手叫好的地步,這與兩年的滴滴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公眾形象。
那位司機還說,其實美團并不需要補貼司機,只要平臺的抽成合理,客戶多,活多,司機能掙到錢就可以,把優(yōu)惠都補貼給乘客端,司機就可以從總收入中獲得利益。
據公開信息,美團打車北京地區(qū)的司機招募,首批20萬司機已注冊完成,這是什么概念?事實上按目前滴滴的策略,只要接美團的單,就直接封掉滴滴的賬號,那么美團打車在北京地區(qū)一旦上線,滴滴必輸無疑。
由于王興和美團在業(yè)務上的毫無節(jié)制,刀客一向對美團沒有什么好感,即使是美團在中國市場存在了九年,但刀客使用美團的次數一雙手都可以數得過來。而刀客使用滴滴的時間和頻次比美團高了許多,一個月的消費大致3000元左右 。然而這一次無論是從用戶角度還是產業(yè)觀察者的角度,倒真是希望美團把戰(zhàn)爭打得大一些,只有戰(zhàn)爭升級,用戶才可能獲得好處。在當下生活服務類的公司中,也只有美團這種體量和善戰(zhàn)特質的公司,才有可能動搖到滴滴的根基,從而推動中國出行市場向健康的方向發(fā)展。
三、戰(zhàn)爭的結果,其實已經可以預見
對于美團和滴滴的這場戰(zhàn)爭,結果其實已經可以預見。
從產業(yè)拓展邏輯上講,美團這次出擊出行領域,只是從生活服務延伸到出行,是服務的延伸,所需要成本并不像業(yè)務分析得那么高。而滴滴要做外賣,基本上相當于重開新業(yè)務。從線下渠道建設到商家簽約,特別是外賣小哥的招募,其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比美團做出行高得多。
從用戶角度看,美團現在有6.5億用戶,而滴滴號稱4億多用戶,以4億對6.5億,滴滴的勝并不高。滴滴做外賣的補貼同樣也不會比出行低,在這場兩個領域的戰(zhàn)爭中,第一階段的勝負靠的是雙方口袋里的現金,而后續(xù)的戰(zhàn)果維持比的卻是雙方的運營能力。事實上靠補貼培養(yǎng)起來的用戶,對品牌并沒有什么忠誠度可言,對滴滴如此,對美團亦如此。美團可以的打通線下商家和出行的消費鏈,滴滴的外賣也可以打通外賣商家與出行的消費鏈,但很明鮮,兩者的維度并不相同。況且美團可以通過線下商家的優(yōu)惠來補貼通過打車到店的客人和司機,至少短時間內,滴滴外賣無法與美團在這種全業(yè)務營銷中占到上風。
更大的用戶端問題在于,無論是司機還是乘客,對于滴滴品牌信任度已不比兩年前,在群起而攻擊之際,滴滴在用戶端已失去了公眾信任,這戰(zhàn)爭從開始就有些悲傷的感覺。
去年12月,滴滴完成了新一輪融資,有消息稱,滴滴當時的賬面現金儲備有100億美元,扣除投資出去的錢,目前估計滴滴的現金儲備也有幾十億美元。今年早一些時候,王興表示,目前美團的現金儲備30億美元。這就是說,目前滴滴的更多儲備比美團要多一些,但美團的30美元的現金儲備,要打贏出行領域的第一階段的戰(zhàn)役應該還是夠用的。
對美團打車而言,完成第一階段美團用戶在APP上的打車服務激活,對用戶完成第一輪的消費引導,30億美元是花不完的。
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對于要上市的美團而言,出行領域的戰(zhàn)爭必須要打,而且要打贏,以滴滴的估值來提升自己上市時的溢價能力,這是大戰(zhàn)略,是生死之戰(zhàn)。而滴滴的外賣業(yè)務,即使是在今年5月份上線,要實現全國的布局,路還很長,在一個要超強運營能力的領域,滴滴有沒有這種能力尚且存疑,能不能勝就更加令人懷疑了,事實上從目前滴滴的發(fā)展來看,外賣只是一種襲擾戰(zhàn)而已,并不可能影響到雙方的勢力分布。
事實上,就美團打車和滴滴出行業(yè)務而言,美團只要在核心的一二線城市打贏區(qū)域戰(zhàn)爭,完成用戶在美團平臺的消費激活,其就完成了第一階段的戰(zhàn)役目標,在用戶總量上不吃虧的美團,只要平臺保持低抽成比例和比較好的使用體驗,對于中國的用戶而言,那個品牌都不會有太多的忠誠度,輸贏只在于雙方的服務品質和優(yōu)惠力度。
接下來的戰(zhàn)爭,就是美團和滴滴在運營能力上的比拼,在這方面,滴滴幾乎沒有打贏戰(zhàn)爭的可能,美團能堅持到今天,除了融資能力之外,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好戰(zhàn)和能戰(zhàn),而這背后的就是其團隊超強的運營能力。
到那時,中國的出行市場將會形成兩強并列的局面,再次進入用戶受益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