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體矩陣:

繼滴滴之后,中文打車軟件又在國外躺槍了

   時間:2018-01-26 11:33:57 來源:互聯(lián)網編輯:星輝 發(fā)表評論無障礙通道

內至行業(yè)、外至普通大眾,可謂無人不知滴滴快車當年引起的風波。一方面真正方便用戶出行,緩解“打車難”、降低出行成本,又同時給了更多車主創(chuàng)收的可能,另一方面又被規(guī)章制度所質疑、被正規(guī)出租公司所側目。然而,事實證明,不管有多少聲音與制約,滴滴仍然堅強地活了下來,甚至還衍生出更多的車型、服務,成為了一種出行方式。

事隔不久,相似的窘狀又見,只不過這次的場景換作了日本,尷尬的主角換作了攜程、飛豬、皇包車、蜜柚旅行、會玩旅行、筷子旅行、易途8們。

簡單來說,在日本,綠牌車是可以正規(guī)經營運送業(yè)的公家車,而白牌車則包括公司自用的車與自家用的私家車,理論上不能從事游客接送服務。日本交通雖然便捷,但提著笨重的行李旅行終歸不甚方便,偏偏打車的費用并不低,更別指望司機說中文(有的連英語交流甚至都十分困難)——因此,以上中文包車服務在當地推出以后,在華人游客中的受歡迎程度可想而知。同時,在日本的華人基數本身很大,接單接送機、包車游這樣的服務型業(yè)務,可以讓在地華人創(chuàng)收,因此服務者方面的數量與質量積累也是越發(fā)強大。

于是,就在規(guī)模越做越大、發(fā)展越來越好的同時,同樣的尷尬終于產生了——皇包車等等這些在當地做的比較好的品牌,開始被當地規(guī)章制度所質疑、被正規(guī)出租公司所側目。然而方便和低價是事實,在模棱兩可的當地規(guī)章制度面前,聰明的消費者義無反顧地選擇“使用”,似乎也不難理解。

那么日本方面“反對”他們的原因是什么呢?

筆者了解了一下,主要是對車主方面的審核與把控存疑。更有甚者,認為這些車輛就是“黑車”無疑。

對于此,筆者的觀點是,他們與黑車是不能劃等號的。我們通常所講的“黑車”,是無人約束、無人監(jiān)管、無人負責的,然而對于這些車輛和車主,平臺卻是有很嚴格的準入和保障制度的。

資料顯示,攜程當地向導平臺對向導的準入有很高的資質審核要求,并且實行嚴格規(guī)范化管理。

在皇包車新近的一篇采訪稿中,筆者也看到這樣的描述:皇包車對司導采取12分制度,一年內司導的分數被扣光,將進入永久黑名單。這可以有效避免司導遲到、車上物品擺放不規(guī)范、未配備礦泉水、抽取游客消費回扣等行為。另外,如果司導的服務標準沒有做到,被用戶點評、投訴了,或是平臺回訪到了,也會有一些相應的處理辦法。

蜜柚旅行方面也有報道顯示,其擁有完善的司導審核、分級、派單、獎罰等一整套供給運營機制,并通過智能算法系統(tǒng)實時調整多重參數,由平臺自動完成訂單的整體流轉。

這樣的描述,也很具體的反映了這些平臺對服務提供者的把控,可謂事無巨細、全方位立體式。私以為,這樣的把控制度已經可以稱之為嚴格,可以很好地杜絕很多不良情況的發(fā)生。而且一旦發(fā)生投訴,這些平臺大多也能夠做到先行賠付,類似這樣的措施,對游客來說也是一個很有效的保障。

說了這么多,似乎都在“雄辯”,但其實筆者還想說,各大平臺也確實尚未做到天衣無縫100%完美,上升空間是仍然存在的。比如,我們可否克服重重困難,盡量去推進全服務種類在當地的完全合規(guī)(雖然這對于任何平臺來講都很難,且不排除地方保護主義的可能性)?又比如,如何更進一步、更搶先地完善保障服務質量的制度,打消所有人的“歧視”與顧慮?

更多的問題,值得拭目以待。然而有一點我們必須正視——這些平臺正如當年的滴滴快車一樣,真正切實地帶來了便民、實惠,也刺激了當地的就業(yè)與供需,總體影響是良性的。這也是在模棱兩可的當地規(guī)章制度面前,還是有眾多消費者義無反顧選擇“放心使用”的原因吧。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全站最新
熱門內容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  |  開放轉載  |  滾動資訊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