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向澳大利亞總理說:“Ken為自己打開了一扇世界之門,這也是他對澳大利亞心懷感激的原因……”
1985年,馬云遠赴北京申請了8次簽證,都失敗了……
那年,馬云21歲。他少年時的澳大利亞筆友David Morley的父親——Ken Morley——邀請他前往澳大利亞度假
“我從沒想過可以到中國以外的國家看看。因為在當(dāng)時,可以拿到護照是一件稀奇的事。Morley先生鼓勵我說:‘試試看,說不定你能拿到護照’。”
來來回回折騰了半年多,馬云終于拿到了自己的護照。而此時的他卻被告知——要去澳大利亞,還得需要有簽證。于是他去了上海澳大利亞領(lǐng)事館,使館官員告知他,你需要到北京,才能簽發(fā)簽證。
馬云到達了北京,住在一個地下賓館,方便前往領(lǐng)事館。而接下來的7次簽證申請,統(tǒng)統(tǒng)遭到拒絕。
第八次的時候,馬云對當(dāng)時面試他的使館官員說:“這是我最后一次機會。我已經(jīng)在這里待了一個禮拜,并且前面嘗試了7次都遭到了拒絕,我希望這次能成功申請到簽證。”
那個使館員問:“你為什么要去澳大利亞?”
21歲的馬云,老老實實的回答,說是接到朋友邀請,前往度假。于是使館員斬釘截鐵的告訴他:“對不起!我不能通過這樣的簽證。我們只能簽發(fā)探親,或是由政府派你出差去,或者是留學(xué)等性質(zhì)的簽證。”
小馬云急了,突然站起來拉住了正欲離開的面試官,迫切的講述他是如何遇到Ken 和David,如何來往書信,書信中的哥倆都聊了些什么,他們是如何志趣相投的……
與此同時,身在澳大利亞的Ken知道了馬云申請簽證過程中的難處,四處尋找新南威爾士的朋友幫忙解決這個難題,并向澳大利亞駐中國大使館發(fā)了一個電報。拿到電報的使館人員問:“你真的想要這個簽證嗎?”馬云不停地點頭:“當(dāng)然想要!”
“我永遠都能記得那沉默的30s我有多緊張,整個人都在輕微的發(fā)抖。然后我聽到了改變命運的聲音……”
“去打開你的世界之門吧!”
馬云可能從來沒想過,三十多年后的自己,組建了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wù)交易平臺,成為了中國首富,徹底改變了人們的購物方式。用一口流利的英語,舌綻蓮花,兵來將擋,在達沃斯上舌戰(zhàn)《紐約時報》記者。而這一切,全都開始于當(dāng)初為自己極力爭取來的一次蛻變,得益于幸運的打開了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門。
我們中的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改變自己甚至改變世界的人。而你永遠不知道,在你抱著書本背單詞的身后,和一個母語者之間最真實的連接和溝通會帶給你怎樣的驚喜和改變的力量!
通往更廣闊世界的大門就在眼前,想要陪你一起看世界的人就在對面,而你,只需指尖一個輕輕的觸摸,擁有一口流利的外語,更自由地去和這個世界攀談,再也不是夢!
現(xiàn)在,一群來自哈佛耶魯普林斯頓等全球最強陣容的“三高”男神女神,已拿好鑰匙在 Pop On 等你,只需微信搶小紅包,就能帶你去世界看看。
男神女神都來了,身邊的小伙伴也都來了,你,還在等什么?
連接,交流,分享。Pop On——賦予你改變的力量!
在拜訪完澳大利亞總理后,馬云就奔赴紐卡斯?fàn)柎髮W(xué)做了一個主題演講,并宣告以馬云和Ken Morley的姓氏成立了Ma-Morley獎學(xué)金——馬云通過馬云公益基金,拿出2000萬美元設(shè)立獎學(xué)金計劃。
馬云將每5年親自審核該獎學(xué)金計劃。他將這個獎學(xué)金定義為——
“聚焦未來的計劃,讓更多的年輕人走出大學(xué)與自己的國家,去世界各地看看,并通過這些經(jīng)歷擁有更寬廣的國際視野。”
正如馬云當(dāng)年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