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體矩陣:

日企對技術看管太嚴 郭臺銘買東芝多半要落空?

   時間:2017-03-17 13:56:39 來源:互聯網編輯:星輝 發(fā)表評論無障礙通道

整機的上游在面板,面板的上游又在元器件、芯片和存儲,只有抓住最為核心的技術,才有可能在整條產業(yè)鏈擁有更多的話語權。當東芝釋放出半導體存儲業(yè)務出售一部分股份的消息后,已執(zhí)掌日本夏普的郭臺銘3月初瞅準機會,放言參與競購。

然而,近日消息顯示,東芝公司已提議將旗下芯片業(yè)務部門股份抵押給債券銀行,以獲得更多貸款。內部消化方案被透露,既說明郭臺銘的競購夢可能會畫上句號,又顯示日企對技術看管得很嚴,要想上游切入還是很難。

郭臺銘的大產業(yè)鏈夢想

要說富士康,那已經相當牛了。全球企業(yè)前50強、在亞洲、美洲、歐洲等地擁有200余家子公司和派駐機構、現擁有120余萬員工及全球頂尖客戶群。

比如在上游面板領域,富士康的實力就不容小覷,為了夏普能在競爭中處于更有利的地位,去年底敢斷供三星,同時還減供了中國品牌海信,一方面顯示出富士康的膽略,敢斷供全球彩電整機老大三星和中國彩電整機老大海信的并不多;另一方面做生意的人絕不會意氣用事,如此做也顯示其在全球資源方面的整合能力,對消化這部分面板極有信心。

像這樣的案例很多,全球最大的電子專業(yè)制造商,這個名頭不是蓋的。

雖然已經如此大,也如此牛,但富士康也有自己的缺陷。比如在上游的上游,富士康也有垂涎三尺,可望而不可及的技術。

由于2016財年預計凈虧損達到3900億日元,東芝為填補財務缺口,欲將其半導體存儲業(yè)務剝離成一家新公司并出售股份。此事引起了富士康的極大興趣,用郭臺銘的話說,“不能說我們志在必得,但我們很有信心,我們也很有誠意。”他還說,東芝在選定出資企業(yè)一事已是不公開的事實,并強調鴻海內部對此已經研究很久。

顯然做出競購東芝存儲業(yè)務,是斟酌再三后的決定,而先前已經將夏普、諾基亞部分業(yè)務收入囊中,郭臺銘在8K、影像和大數據時代下,想盡可能地整合更多優(yōu)勢資源,以便于三星抗衡。

要知道,東芝是目前全球第二大NAND閃存芯片廠商,僅次于三星。而富士康一旦競購成功,那么其在未來大數據、海量資料與8K影像方面將有技術支撐,遠的看,能應對人工智能領域不斷發(fā)展出現的對數據存儲幾何級需求。

所以,一心想擺脫低端制造,涉足中上游的富士康,瞅準了這次機會,積極表達競購的意愿。而有消息透露,一同表現出意愿的有紫光、佳能、海力士以及西部數據等潛在買家。

其實郭臺銘最為看中的,則是東芝掌握的型存儲媒體“固態(tài)硬盤(SSD)”,因為在郭的眼里,固態(tài)硬盤具有出色的節(jié)能性,將掌握著未來產業(yè)的關鍵。

如果愿望實現,覆蓋手機電視等電子產品的整機制造能力、上游面板,品牌,以及更上游的芯片,富士康的一條大產業(yè)鏈慢慢在完善。

被吊胃口又無法滿足的無奈

郭甚至還用“套近乎”的方式想搶得先機,他說鴻海是東芝的客戶,如果把東芝半導體交給鴻海,鴻海除了注入資金外,還可以協助東芝營運,也可以邀請東芝到中國設廠,讓東芝將核心技術留在日本,在中國擴大產能。他同時表示,鴻海一直積極應對已收購的夏普的財務問題,可以將這一經驗運用到東芝身上。

然而,世界上有千萬種悲催,有錢的沒錢的,都面臨著不同的困擾。興趣被徹底激發(fā)起來,錢不是問題,但最后結果可能是買不到心儀的東西,這事也是挺悲催的。

心儀東芝存儲業(yè)務已久的郭臺銘,雖然對這項掌握著未來產業(yè)的業(yè)務很看好,并想通過參股擴大產能,但從最新的消息透露看,郭臺銘的好夢正被撕碎。

近日,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稱,深陷財務危機的東芝公司已提議將旗下芯片業(yè)務部門股份抵押給債券銀行,以獲得更多貸款。

東芝的債權銀行主要包括三井住友銀行、瑞穗銀行和三井住友信托銀行,知情人士還稱,這些大銀行將全力支持東芝。日本國內銀行的出手,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對其他企業(yè)級投資者關上了大門,這其中當然包括志在必得的富士康。

有些時候,錢真的解決不了問題。而筆者認為,這條最新消息的傳出,無非兩個原因:

其一,從主觀角度看,對于高精尖的技術,日本企業(yè)乃至日本國內都比較嚴謹,大有一副肉寧可爛在鍋里也不愿與他人分享的態(tài)勢。比如當年的等離子,松下、日立和先鋒,都擁有高精尖的技術儲備,然而過于保守的性格,讓等離子錯失了最佳的做大時機,最終落個尷尬退市的局面?,F在日本銀行聯合出手,大有捍衛(wèi)東芝技術的架勢。

其二,從客觀角度看,在可預見的未來,東芝這項技術是有持續(xù)領先基礎的。在他家自主技術積累沒有到這個程度,市場下游對其存儲產品的需求還是很大的,短期內仍處在賣方市場的地位。這點足可讓東芝很輕松地面對來競購的企業(yè),進而可以選擇對自己風險最小的更為保險的方案。

結合這兩點看,如果富士康的競購最終失敗,也算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全站最新
熱門內容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  |  開放轉載  |  滾動資訊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