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下半年,我的頭上一直戴著“網紅”的帽子。格力電器收購珠海銀隆失敗,我在格力集團擔任的董事長職務被罷免,社會上對我也有各種角度的描述。
總有人問我,“董明珠,你的壓力大嗎?”我想說,這些事情都壓不垮我,能夠壓垮一個人的只有他自己的內心。
這些事情反而給我?guī)砗芏喔袆?。我的電話號碼是公開的,前段時間,很多我不認識的人發(fā)短信給我,里面都是對我、對格力電器表達支持的肺腑之言。我今年62歲,本來已經不會輕易流淚了,但看到那些短信像雪花一樣飄來的時候,流下了眼淚。
成為“網紅”,其實我挺驕傲的。我能受到這樣的矚目,是因為格力電器發(fā)展得好。格力電器從1991年走到今天,市值1000多個億。1997年開始,我們再也沒有用過一分錢的銀行貸款,能夠做到這個業(yè)績,非常漂亮??渴裁?靠的是制度的變化,靠的是我們自創(chuàng)的管理模式。
我曾經要求格力電器的員工,把每個崗位的工作要求都掛在墻上,大家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參照標準檢討自己的行為。員工早晨不許遲到,上班不能吃東西,我的辦公室外圍是透明玻璃的,每天都會看著他們。這是一個很笨的方法,但它幫助我們實現(xiàn)了成本的最大控制。
最近,很多空調企業(yè)都在說,2017年空調的價格要上漲了。那么,最終上漲的價格肯定會轉嫁給消費者:空調制造企業(yè)的產品漲價,經銷商也會跟著漲,而且會漲得更多,因為他們還要算上扣稅的一部分,層層加價。我就可以承諾,格力的空調2017年不會漲價。這就是因為我們可以用內部的成本控制,把損耗降低下來,消化掉原材料價格的上漲。
年底,我給格力電器每位員工的工資每月上調了1000元,也引起了轟動。有人問我是不是因為賭氣,因為失去了集團董事長的職位,因為投資收購沒有成功。我想說,如果我是這樣小肚雞腸的人,我坐不到今天這樣的位子。企業(yè)家身上背負著責任,不是自己賺錢就可以的,要讓員工生活得好,對他們負責。
大家沒有注意到,我其實還做了一件事,今年9月開始,安裝空調的工人每安裝一臺多給100元。之前中國安裝工人的安裝費交完稅后是所剩無幾的,勞動繁重,生活又沒有得到改善,從形式上就已經覺得自己沒有尊嚴了。這是一個創(chuàng)新的時代,企業(yè)家該思考的是怎樣利用技術提高企業(yè)效益,不是靠克扣勞工的收入來賺錢。
不過,大家也看到了,業(yè)績漂亮也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問題,就是“野蠻人”的敲門。我們太有錢了,格力電器從1995年開始實現(xiàn)盈利,今年的凈利潤率可以達到13%,現(xiàn)在1000多個億擺在賬上,誰不眼紅?
但是,用經濟杠桿來發(fā)財,這樣的做法是對實體經濟的犯罪,我絕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fā)生。實體經濟走到這一步很不容易,我們投入了非常多的資金來發(fā)展技術。很多人利用上市公司圈錢、炒股價,這是不對的。中國也不可能單純依靠金融杠桿就實現(xiàn)強國之夢,必須依靠實體經濟。
格力電器想要收購珠海銀隆,就是因為我看到了希望,甚至可以說,支持銀隆發(fā)展它的技術,是中國成為制造業(yè)強國的一條必經之路。
國家現(xiàn)在鼓勵發(fā)展新能源汽車,但是你有沒有想過,現(xiàn)在的電動汽車,電池用三年就需要換一次,這其中消費者需要承擔的二次成本有多少?降低成本這個問題不是消費者該想的,而是企業(yè)該想的。儲能電池的問題不解決,新能源汽車就很難做到完美。
不客氣地講,現(xiàn)在很多油電混合動力汽車,更多地依然是依靠汽油來驅動的,它的技術先進性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但是現(xiàn)在我可以非常自信地講,如果消費者用銀隆的電池,保證十年不用換。沒有人敢跟我一起喊這樣的話。
另外,格力電器的發(fā)展也需要電池,對未來的智能家居而言,好的電池是必不可少的。我相信,中國一定有能力在過去產能落后、技術落后、產品落后的狀況下奮起直追。在未來的五年當中,像銀隆這樣追求技術、挑戰(zhàn)自我的企業(yè)會不斷地涌現(xiàn)。
很多人認為,這次收購沒有成功是因為一些小股東的阻撓。錯。當天股民表態(tài)時,現(xiàn)場99.9%的人都通過了。盡管大家認為收購價格高了一些,不是很滿意,但是也都承認技術是無可置疑的。導致收購失敗的,其實是一個突發(fā)事件。這確實令人遺憾,受損的不僅僅是格力電器股民的利益,還有國家的利益。
以前我們總講一句話,說我們國家要實現(xiàn)“彎道超車”,其實新能源汽車已經能夠讓我們和其他國家站在一條起跑線上賽車了,它是創(chuàng)造性的改變,不是模仿性的改變。我說過,如果收購成功了,其實我要付出更多、責任更大,我得拼命地干,現(xiàn)在沒有成功,我反而少干一些。但是,我對銀隆的支持絕不停止,我用個人的身份來投資。
今年很多朋友問我,格力電器為什么不做凈化器?中國的霧霾非常嚴重,外國企業(yè)的產品打入中國。有一位投資者專門給我介紹了一個瑞士的牌子,每臺凈化器賣一萬六千多元,他說效果很好。后來,我拿回來測試了一下,發(fā)現(xiàn)根本不達標,因為霧霾太嚴重了,小小的凈化器來不及轉換。凈化器只能擺在家里,但是人們不可能24小時生活在家里。我記得2010年去歐洲參觀時,問當?shù)厝诵枰獌艋O備嗎,人家回答我,“你看我們這里的空氣,需要嗎?”這句話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對于制造業(yè)來說,真正的科技創(chuàng)新、技術突破,恐怕是要去解決霧霾誕生的根源,所以我后來選擇的是投資新能源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