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體矩陣:

中國手機印度戰(zhàn)事升級 爭奪線下渠道

   時間:2016-01-01 11:14:04 來源:互聯網編輯:星輝 發(fā)表評論無障礙通道

經歷2015年的高歌猛進,中國手機在印度的市場占有率從幾年前的4%迅速躥升到20%,同時戰(zhàn)事正悄然升級,各家正加倍投送人力、物力、財力,一方面,在印度部署制造生產能力,另一方面,把競爭焦點從線上,轉移到對線下渠道的爭奪。

2015年12月31日,VIVO手機印度公司在德里附近的大諾伊達地區(qū)的工廠生產線剛剛啟動,這座有超過2000個工人的工廠,以每月一百萬臺的生產速度氣勢洶洶地把VIVO品牌推向印度市場。這是中國第一家投資于印度制造的手機公司。

同時,華為正急速推進泰米爾納德邦城市斯克里伯魯布德(Sriperumbudur)的SIPCOT經濟特區(qū)的手機工廠開工;小米和OPPO在印度銷售的手機,已經開始從富士康印度工廠發(fā)貨而不是從中國發(fā)貨;酷派也從國內投送了工程、質量、管理的人員,在奧蘭加巴德與videoconn合作建設工廠。

“中國手機的未來在印度。”酷派駐印度某電商專家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

不斷加碼

2015年印度智能手機市場銷量一枝獨秀,據IDC報告,3季度印度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速依然高達21.4%。中國企業(yè)是這波趨勢的最大受益者。

目前在印度智能手機市場是三足鼎立的態(tài)勢,印度本土品牌以Micromax,Lava等為代表,憑借在印度20多個邦數以萬計的終端門店進行銷售,目前占據33%的市場份額;韓國品牌深耕印度市場多年,以三星為代表的,占據25%的市場份額;中國品牌近些年異軍突起,憑借線上電商渠道,突破了線下渠道不足的阻礙,劍走偏鋒后來居上,占據了20.5%的市場份額。

相比起來,中國品牌2014年的智能手機份額僅為13.9%,而韓國品牌2012年的市場份額曾一度高達35%。

為了進一步降低成本,增強競爭力,中國企業(yè)在印度開始不斷加碼。

今年2月,印度政府出臺保護性關稅政策,將手機進口關稅從6%提升至12.5%;同時減少了對本土廠商的增值征收。這意味著,在印度本土生產和銷售的手機將比從中國進口少繳納12%左右的關稅。整機進口關稅13.5%,采用SDK的話關稅只要1.5%。新的稅收政策出臺之后,印度本土品牌加快了在印度建立生產線的步伐。本土化生產關乎成本控制,中國品牌自然不能落后。

“印度本土品牌的產品都是中國廠商OEM方式生產的,他們沒有自己的供應鏈和生產能力,但分銷渠道有優(yōu)勢。比較起來,中國手機上的整體實力,比印度好很多,我們有研發(fā)和軟件實力。”酷派某駐印度員工說,“之前酷派在印度只有銷售、產品負責人,2015年人員增加了一倍多,現在測試工程師、售后工程師、PR、質量管理人員、供應鏈全部都過來了。”

“今年開始,印度本土品牌手機實現了本地組裝后,性價比更加明顯,并且印度本土品牌對中國智能手機的互聯網玩法的學習也很快,仍將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保持對中國手機的價格優(yōu)勢。對于中國企業(yè)而言,本地制造、品牌建設、渠道建設、應用分發(fā)等等都是不得不考慮的議題。”竺帆咨詢有限公司CEO黎劍說,竺帆是印度中國企業(yè)商會秘書長單位。

爭奪線下

2015年11月,印度智能手機市場上,電商渠道一直獨占鰲頭的小米意外的被酷派搶走了排名第一的位置??崤?0月中旬剛剛首發(fā)的一款note3,竟然一炮走紅,成為11月份亞馬遜銷量冠軍。也被印度時報評為年度最佳千元智能機。

此前,雖然酷派2007年就進入印度市場,但一直給運營商做代工生產,表現遠不及小米的勢頭。

“小米在印度已經很有名了,之前中國手機給印度人的印象是價格便宜,但不耐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印度教師偉克說,OPPO最近請印度明星拍攝了廣告“一轉傾心”在網絡上傳播得非?;?,給偉克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國品牌在印度的名氣越來越好”。

“OPPO在印度市場的最新動作是,與國際板球協(xié)會簽訂了4年的協(xié)議。”OPPO海外公關部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

“以往,中國企業(yè)在印度從事的主要是2B或者低端2C的業(yè)務,對樹立品牌形象的要求不高。隨著一些2B企業(yè)在印度本地化的加深和一些中高端2C企業(yè)來到印度,像華為、中興、三一重工、小米、金立、魅族等等都非常重視品牌的建設。”黎劍說。

“2016年印度市場競爭會更激烈。大家要開始拼品牌,線下。”某酷派駐印度員工說。

業(yè)內人士分析,印度人口多,市場規(guī)模大;同時印度手機運營商分散,而且印度知識產權保護的門檻較低,這些都是中國手機在印度迅速發(fā)展市場的有利因素。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全站最新
熱門內容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  |  開放轉載  |  滾動資訊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