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8月2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隨著Facebook目前股價比IPO時下跌了50%,Zynga下跌幅度超過60%,Groupon更是下跌了80%多,很多評論家指出,這些公司在IPO時并未做好準備。
有報道稱,星巴克首席執(zhí)行官霍華德·舒爾茨(Howard Schultz)曾勸Groupon首席執(zhí)行官安德魯?梅森(Andrew Mason)推遲上市,認為該公司還沒準備好;而Groupon董事長埃里克·萊夫科夫斯基(Eric Lefkofsky)未理睬該建議,在拒絕谷歌(微博)以60億美元收購后,隨即強行推動IPO。最后,萊夫科夫斯基的看法在董事會通過,該公司繼續(xù)準備IPO。
的確有一個新觀點這些天在硅谷日益流行,該觀點認為企業(yè)應該等待時機成熟上市,因為IPO是一項沉重的行政負擔。5月約翰·伯勞(John Berlau)表示:“過度監(jiān)管將扼殺下一個Facebook。”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和多德-弗蘭克法案讓IPO變成很頭痛的事,因為這些法案要求企業(yè)向SEC提交材料,并證明給投資者的財務報表的合法有效(即使你后來承認沒有建立起內部財務控制確保這些報表準確,如Groupon那樣)。
馬克·安德里森(Marc Andreessen)曾表示,成為一家上市公司是痛苦的事。風投資本家蒂姆·德雷珀(Tim Draper)也同意這種觀點。此外,羅杰·麥克納米(Roger McNamee)認為華爾街塌了。在Facebook上市的那天,他在接受CNBC電視采訪時--即在Facebook上市的第一天--就敲著桌子抱怨摩根士丹利對交易亂定價,同時批評納斯達克在處理交易上的行為。
或許Facebook在成立8年后上市,并在上市前1年實現了37億美元營收,是做了正確的事;因為谷歌在上市時只成立了5年,年營收只有10億美元。而亞馬遜更是在僅成立3年,年營收只有1600萬美元的1997年就上市了。
事實證明,谷歌和亞馬遜非常清楚上市與私有沒什么特別的。只是作為CEO生活變得更復雜些。每個CEO必須公布季度業(yè)績,每三個月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總的來說,CEO必須站出來表達你對公司的看法,以及你如何克服一些挑戰(zhàn)。
顯然相對私下股票市場投資者,公開市場的投資者對所有這三家公司都非常懷疑--幾乎從一開始就是如此。私人股票市場投資者很喜歡記下這些公司的每一輪估值。投資銀行家--與其他投資銀行競爭這些公司上市交易--會告訴這些公司上市會有多么成功。
只有等到這些公司上市后,華爾街投資者--他們不必奉承CEO或董事會--才會真正權衡自己的觀點。事實證明,那些不溜須拍馬的人比起奉承者能更好地判斷上市公司的業(yè)務情況。
當然在硅谷這不是流行的觀點。在奧馬哈通過eTrade賬戶每天交易的美國草根階級或一些高收入的華爾街的能人,在理解科技上怎么比得上一群40來歲的穿著高爾夫球衫和卡其褲的人?普通美國人也可能不理解這些科技公司面臨的長期挑戰(zhàn),但他們對公司面臨的短期挑戰(zhàn)有很好的嗅覺。
在Facebook啟動IPO程序前,是否聽到過風投、科技博客或普通科技媒體抱怨公司在快速轉到移動設備時的盈利能力?是否聽到人們抱怨Zynga與Facebook關系存在風險?人們是抱怨過Groupon,但批評只在該公司上市后才大量出現。
所有這些抱怨產生什么效果?這些公司管理層被迫開始解決這些問題。合理的批評一直籠罩著這些公司。總之,他們開始更加努力地工作,處理速度快了很多。正是上市才使這些公司比之前更負責,住在冰箱塞得滿滿的父母家地下室里,就不會考慮生活問題。
在18歲、22歲或28歲你可以離開父母。在任何年齡段都可能經歷同樣的成熟過程,因此等待只能推遲不可避免的事情而無法真正避免。
如果Facebook在2010年上市,可能不會一直被問及轉向移動的問題,但會有其他的問題,不會在上市時獲得1000億美元的估值,可能會是200億美元--并依然可能出現股價的大幅波動。
但可以肯定,投資者對該公司的估值不會降到100億美元,投資者和媒體也不會抱怨出現有史以來最大的IPO泡沫。由于上市該公司會變得更強大、更有智慧,更快解決人們的擔憂,更可能為股價的巨幅波動做好準備,獲得更有競爭力的地位,并獲得與現在一樣的估值。
因為公開市場投資者能分享更多的管理層信息,他們會更尊敬公司管理層。谷歌在2004年IPO時價格為85美元/股,此后從沒跌破IPO價格。8年后的今天,谷歌股價接近了700美元。公開市場對私下股票市場投資者和硅谷工程師來說可能很神秘,但事實證明,只有通過這種洗禮,才能變成有美好長期前景的真正偉大和成熟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