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初
身在紐約的畫家陳丹青
看到了山西婁睿墓壁畫的照片圖像
他被這幅畫儀仗圖深深震撼
“當時我們美術界的人都非常震驚,
因為它填補了北朝壁畫的空白。
此前的魏晉,此后的隋唐,
這條線終于能夠穿起來了。”
40年后的2020年
陳丹青老師終于親身站到這幅畫前
在山西博物院5月19日的抖音直播里
和網(wǎng)友們分享他對北朝墓葬壁畫的看法
和他一起解讀這些壁畫的
還有山西博物院的研究員渠傳福老師
渠老師曾主持發(fā)掘多座北朝壁畫墓
對東周、北朝的歷史文化和美術考古頗有研究
1
陳丹青和渠傳福兩位老師
講解的這次北朝壁畫展覽
叫做“壁上乾坤——山西北朝墓葬壁畫藝術展”
這是國內(nèi)迄今為止舉辦過
規(guī)模最大的北朝墓葬壁畫藝術專題展覽
自北魏定都平城至隋一統(tǒng)華夏
200年間,人們經(jīng)歷了血與火的洗禮
也完成了空前規(guī)模的民族大融合
北朝時期的山西
是北魏和東魏北齊的核心統(tǒng)治區(qū)域
胡漢之間、南北之間
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在這里匯聚、碰撞、融合
北朝壁畫最初以草原風格為主
后來漸漸汲取南朝特色
又融合西域畫風
形成兼容并蓄的特色
北魏的墓葬壁畫
也是山西博物院收藏中的特色
這次展覽的展品中
有首次大規(guī)模展出的婁睿墓壁畫
也有九原崗墓、水泉梁墓等墓葬壁畫
是了解北朝的社會生活、文化藝術
一次難得的機會
2
陳丹青老師40年前看到的婁睿墓壁畫
是20世紀百項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之一
1979年發(fā)現(xiàn)便震動了美術界和歷史界
著名畫家吳作人曾說
婁睿墓壁畫的面世填補了美術史上北朝繪畫的空白
“使中國繪畫史,猶長河萬里,
源流更匯支流,空缺得以證實。”
婁睿墓是北齊東安王婁睿夫婦的合葬墓
殘存壁畫約有220平方米
大致分為兩個部分
一部分表現(xiàn)婁睿生前的戎馬生涯和官宦生活
另一部分反映他死后升天、去往極樂幻境的情景
陳丹青老師從繪畫技法角度分析
中國沒有濕壁畫的畫法
壁畫是用筆墨在干的墻壁上畫出來
婁睿墓壁畫采用淡墨繪制
讓壁畫產(chǎn)生了在宣紙上繪畫的效果
淡淡的墨跡,堅硬的墻壁,千年的包漿
讓這些壁畫產(chǎn)生了一種高古嫻秀的魅力
這也是文物保護工作的成果
從前,1500年的壁畫出土時
會被損毀得非常厲害
近些年來文物保護技術有了很大突破
今天我們能看到如此燦爛精彩的壁畫
背后也是文物保護工作者們的辛勞
3
北朝壁畫中反映的生活現(xiàn)實極生動
人和馬之間交流的生活感
世界范圍內(nèi)都極其少見
一幅儀仗圖里
馬拉屎拉尿的場景都被如實畫了出來
可見對生活氣息的觀察和表現(xiàn)
陳丹青老師說,
“這就是中國人的格物致知,
人對牲畜的情感
在壁畫表現(xiàn)上的大膽和體貼
非??扇牲c。”
從北朝畫家對馬的熟悉程度
也可以看出那個時代和王朝的特點
壁畫的豪放、彪悍
也是當時胡人身上的生活氣息
4
婁睿墓墓門上的門吏
是兩位站立守護墓室的古代官員
北朝胡人的服裝緊身、短袖
方便戎馬生涯
而這幅門立上人物的服裝
是南朝的寬袍大袖
這說明那時南北民族大融合的時代潮流
已經(jīng)基本完成
南朝官員的服裝
在北朝也受到了欣賞
畫家還在官吏脖子上畫了幾個鼓起來的包
按道理講,應該是一種丑態(tài)
但當時的畫家們
保持著不追求完美形象的繪畫理念
把生活中的真實
通通畫進自己的作品
他們畫人、畫馬、畫動物、畫自然
都是非常直接的審美狀態(tài)
不教條,不刻板
是當時文化的代表
也是對生活觀察細致的體現(xiàn)
5
山西九原崗的北朝壁畫
從上至下分為四層
這次展出的三層
分別是升仙圖、狩獵圖和儀衛(wèi)圖
第四層應該是回宮圖
但因開挖盜洞已被損毀
其中繪畫水平最高的,是升仙圖
畫面描繪了《山海經(jīng)》里記載過的
很多神怪、神仙
例如《山海經(jīng)》中的“駁”
是種能食虎豹的馬
體型碩大,口叼猛虎
寓意著天下太平,國富民安
用界筆直尺作畫的“界畫”
此前曾被認為最早出現(xiàn)在唐代
九原崗壁畫的出土
讓成熟“界畫”的出現(xiàn)年代
推前了100多年
陳丹青老師說,
“過去只在唐代壁畫看到了這種規(guī)整的建筑,
此后中國的界畫到北宋高峰,
之后延續(xù)到清朝,
但這么大的尺寸幾乎沒有。”
這幅界畫還讓人們認識了
唐代之前的古代建筑的樣子
畫上還出現(xiàn)了在中國古代極少見的彩磚
屋頂上的火盆、獅子頭的神鳥
都帶有中亞文化與中國文化交融的色彩
6
這些精彩的壁畫
仿佛把我們帶回到1500年前
那個民族文化大融合時代
北朝壁畫是那個時期
生活、思想、文化的聚合
也催生了之后隋唐時期的藝術表現(xiàn)
山西博物院的展覽將持續(xù)到5月31日
很多觀眾在看完抖音直播之后
紛紛表示希望去現(xiàn)場感受古人的智慧
每年的5月18日
對博物館們來說
都是個特殊的日子
這一天是國際博物館日
各大博物館都會在這天舉辦宣傳活動
讓更多人了解博物館
讓博物館能更好地發(fā)揮社會作用
今年國際博物館日
疫情還未結(jié)束
山西博物院決定把活動搬到線上
讓珍貴的國寶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
也讓文物中蘊含的知識被更廣泛地了解
今年以來
山西博物院還在抖音平臺持續(xù)發(fā)力
推出了新欄目《“晉”來了》
內(nèi)容涵蓋文物的科普、動畫、劇情等等
用短視頻讓更多網(wǎng)友輕松學習知識
了解文物背后中國的歷史與文化
抖音一直以來致力于讓信息平等、文化普惠
在國際博物館日
抖音聯(lián)合20多家博物館
開啟“云端博物館”
讓藝術與文明
流淌于方寸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