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體矩陣:

微軟262億美元收購LinkedIn:風險最大的交易之一

   時間:2016-06-14 08:32:03 來源:網易科技編輯:星輝 發(fā)表評論無障礙通道

6月14日消息,微軟昨晚宣布將以262億美元現(xiàn)金收購職業(yè)社交網絡LinkedIn。《時代》(Time)網站發(fā)表文章稱,這是科技行業(yè)史上規(guī)模最大、風險最大的并購交易之一。

以下是文章主要內容:

透過LinkedIn CEO杰夫·韋納爾(Jeff Weiner)致員工的信件,可以大概理解微軟出人意料的對LinkedIn的262億美元收購。“你可能會感到興奮,恐懼,傷心,又或者這些情感都會有。”他寫道,“高管團隊的每一位成員都有著同樣的感受,但我們有數(shù)個月的時間來消化這些情感。”

當重大并購交易發(fā)生時,投資者和用戶也會出現(xiàn)那些情感。首先,該交易幫助兩家公司持續(xù)增長的機會著手令人興奮。伴隨而來的是,他們對潛在的裁員和整合后這段聯(lián)姻沒能充分發(fā)揮潛力的高風險的恐懼。最后,當你回想起70%到90%的并購交易最終都沒像最初預期的那樣收到成效,你會覺得有些悲傷。

可以說微軟和LinkedIn都下了很大的賭注。這是迄今為止科技行業(yè)規(guī)模最大的并購交易之一,甚至超過Facebook對WhatsApp的220億美元收購。紙面上,該交易有讓人在初期感到興奮的理由,主要是因為兩家公司之間基本沒什么業(yè)務重疊。不過,它們擁有相互補充,甚至趨向聚合的戰(zhàn)略。

這意味著即便最終裁員,規(guī)模也會很小,LinkedIn也能夠在微軟內部獨立運營,就像WhatsApp和Instagram在Facebook內那樣。與此同時,雙方互相促進增長的潛力也顯而易見。但能否發(fā)揮這一潛力,要取決于雙方未來幾年的具體整合方式。細節(jié)決定成敗。

在宣布該并購時,微軟和LinkedIn總結了融合LinkedIn的4.33億用戶和微軟CEO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押寶的專業(yè)云的種種益處。LinkedIn的股價今年處于動蕩當中,原因是它在貨幣化旗下網絡上似乎已經無計可施了。微軟則一直想方設法吸引更多的人使用諸如Office 365、Skype和Cortana的云應用。

在產品整合方面,納德拉和韋納爾在投資者電話會議上列舉的例子包括:LinkedIn可以提供微軟的生產力軟件,補充其社交網絡一直欠缺的一環(huán),Office和Outlook則可以讓你更容易更新LinkedIn資料。LinkedIn的動態(tài)消息可以利用微軟的Calendar日程來變得更有吸引力,進而提升其廣告收入。Cortana可以根據你的LinkedIn網絡為你提供有關誰將參加你的下一個會議的簡要報告。

總的來說,核心理念就是,利用更多的數(shù)據提升生產力,提升LinkedIn和微軟對人們工作生活的重要性。不過,不管什么時候,只要個人數(shù)據成了商業(yè)計劃的核心部分,總會引發(fā)隱私擔憂。納德拉稱“如無用戶的許可任何信息都不會關聯(lián)”,同時他也贊許了將機器學習應用于用戶數(shù)據來提升招聘效率以及幫助銷售人員獲得更多業(yè)務的潛力。老板們也將更能了解員工在跟誰說話,以及他們的時間用在什么地方。

盡管微軟和LinkedIn聯(lián)姻可能會帶來種種益處,但該消息還是引來了一些質疑。有分析師指出,如果有競買者出現(xiàn),又或者LinkedIn的業(yè)績在該交易完成之前不如人意,那么該交易可能會泡湯。也有人提醒投資者微軟過往在大型并購上的糟糕記錄,如對aQuantive、Skype和諾基亞的收購。據巴倫周刊報道,資深科技投資者羅杰·麥克納米(Roger McNamee)對LinkedIn用戶是否會涌向Office 365表示懷疑。他補充道,“這很簡單,大交易通常都不奏效。”

與此同時,該被提議的并購光是規(guī)模便足以引發(fā)其它的一些影響。最早的影響便是搶走一部分媒體對蘋果WWDC全球開發(fā)者大會的關注。更實質性的影響是,隨著LinkedIn獲得微軟龐大的資源支持,F(xiàn)acebook擴張至以工作為導向的社交網絡的難度將會加大。該交易還有可能會引發(fā)一連串的科技收購,像Slack這樣的新興生產力創(chuàng)業(yè)公司和像Twitter這樣陷入困境的社交網絡尤其可能成為被收購的對象。在微軟收購LinkedIn的消息宣布之后,Twitter股價一度大漲9%。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全站最新
熱門內容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  |  開放轉載  |  滾動資訊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