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蘋果的電子支付系統(tǒng)Apple Pay正式在華投入使用。蘋果手機、手表可以實現(xiàn)刷機消費支付、ATM取現(xiàn)等線下功能。
這是此前在中國敗給二維碼支付的NFC(Near FieldCommunication的縮寫,即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第一次在公眾視野中如此炫目地登場。從此,NFC不再是一個小眾概念,而成為移動支付領域密切關注的具有威脅的大玩家。
Apple Pay 的優(yōu)勢與難點
Apple Pay第一次讓很多人感受到了NFC的便利,使用的便捷性是其一大優(yōu)點。只要綁定支持Apple Pay的銀行卡,在線下支付時,只要將iPhone手機靠近支持銀聯(lián)閃付的非接觸式讀卡器,并將手指放在Touch ID上,通過指紋進行驗證即可快速完成支付。如果客戶需要在app中購物,只要在iPhone和iPad上選擇Apple Pay,并將手指放在Touch ID上即可。如果需要卡密碼,再輸入一下即可完成支付。
但是,根據支付流程,Apple Pay支付的實現(xiàn),需要幾個條件支持:
首先,需要滿足一定要求的蘋果機型(iPhone 6以上;iPhone/iPad系統(tǒng)iOS9.2以上;Apple Watch 需OS 2.1以上);
其次,需要所持銀行卡支持蘋果Apple Pay使用(首批19家銀行的借記卡和信用卡都支持:“五大行”中農工建交外,還包括民生銀行、平安銀行、中信銀行、招商銀行、華夏銀行、興業(yè)銀行、浦發(fā)銀行、光大銀行、廣發(fā)銀行、郵儲銀行、北京銀行、廣州銀行、寧波銀行和上海銀行)。
再次,線下需要POS機支持NFC支付。
這三個條件捋一遍:第一,iPhone 6以上的機型和iPad在中國的銷量都在千萬級,Apple Watch 銷量在百萬級;第二,覆蓋面較廣的主流銀行都已支持,問題不大;第三,據媒體報道,目前僅不到四成POS機可以支持NFC支付,銀聯(lián)方面表示,將在未來加大對POS機改造的補貼力度來提升用戶體驗。
支付寶與微信的優(yōu)勢與難點
與Apple Pay相比,以支付寶與微信支付為代表的二維碼支付已經在移動支付中占據了相當比例。
二維碼支付在便捷性上也有相當優(yōu)勢:
首先,他們的使用幾乎不受智能手機型號和系統(tǒng)版本限制;
其次,不需要銀行專門支持,只要銀行支持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即可,而這個目前已經不是障礙;
再次,無需線下POS機專門的技術支持,線下收單都可以刷條形碼,甚至用手機收款也可以。
二維碼支付也存在一定的劣勢:
首先,是在安全性方面的劣勢。一般認為,NFC的安全性是高于二維碼支付的。因此,未來二者的格局或許還會受相關金融監(jiān)管政策影響。
其次,使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需要安裝APP,其使用需要網絡環(huán)境支持。APP的安裝、綁卡和使用有一定步驟,且中老年人更習慣線下購物,因此在推廣上也面臨一定的難題。
再次,支付寶與微信支付已經接入了許多商家,但與銀行卡的覆蓋面還有一定差距。此前一位在線下支付市場占有相當優(yōu)勢的企業(yè)內部人士告訴網易科技,全國銀行卡POS機約有3000萬臺,而支付寶接入的商戶數量大約在幾十萬戶,支付寶要接入更多的商戶,需要線下團隊的工作,也需要時間。
最終格局存變數
因此,Apple Pay給移動支付領域帶來了全新的可能性,但是其后續(xù)影響還需要進一步觀察。首先,蘋果產品在中國覆蓋面有限;其次,其他條件的配合是否順利還待觀察;再次,用戶使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已經形成一定的習慣,未來這個習慣怎樣才能改變。
同時,在NFC領域發(fā)力的不只蘋果一家,還有三星的Samsung Pay,還有在中國手機市場上占有相當比例的小米。與此同時,諸如興動力、考拉和握奇手環(huán)等可穿戴設備也開始發(fā)力NFC支付。
在NFC與二維碼支付的較量上,NFC之前處于弱勢。2012年,央行正式發(fā)布中國移動支付產業(yè)標準,其后電信運營商和銀聯(lián)關于雙方聯(lián)合商業(yè)銀行進行過一些合作,進行大量推廣移動支付的嘗試,但由于其自身先天性不足的各種原因,實際效果并非十分理想。反倒是由阿里、騰訊等互聯(lián)網公司主導的二維碼支付異軍突起,自2013 年開始取得較快的發(fā)展。
在由Apple Pay開啟的全新較量中,添加了很多新的變量。
支付寶與微信支付在線上支付更有優(yōu)勢,特別是支付寶多年來接入了大量商戶,在線上構建了具有相當優(yōu)勢的應用場景。但是在線下,銀聯(lián)的POS機占有相當優(yōu)勢,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趕超還需要時間。
放到更長遠的角度來看,移動支付格局的變化,應該還要考慮到電子商務與線下實體店的交易比例變化,跨境電子商務的影響亦不可忽視。
最終格局將如何,還要看后續(xù)多種條件的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