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在網(wǎng)上被瘋傳500多萬次的視頻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視頻中:一位職場女漢子因男老板用了一款辦公軟件經(jīng)常大半夜騷擾女員工,結果,女漢子與老板大吵一架,最后甩出一句讓眾多“上班狗”共鳴的話:“上班不是拍片兒呢!”并怒摔蘋果(貌似是6S)揚長而去。

吵架原因是霸氣老板用了一款阿里旗下的辦公軟件——釘釘,DING的員工們雞犬不寧,關系緊張,看來上傳者對于這個釘釘也是敢怒不敢言。視頻流出不久,眾多大“V”紅人,以及網(wǎng)絡媒體紛紛表示理解同情上班族們的這些無奈,并表示聲援!隨即而來的是一套打著“上班不是拍片兒”的惡搞釘釘?shù)暮笥娑鴣?,矛頭直指引起吵架視頻事件的釘釘,光是腦洞大開的設計就讓眾多宅男們靈光乍泄!居然以島國動作片海報為基礎修改的,而其中暗示釘釘?shù)腖OGO設計以及“叮叮番號”讓不少人以為釘釘真出事了。

其中,呼聲最高的是與釘釘同樣致力于這個市場的imo班聊。為何班聊對釘釘引發(fā)的這一事件如此的感到義憤填膺呢?而班聊這次是否要與釘釘大動干戈呢?
班聊與釘釘爭的是“工作場景下的‘微信’”
其實大多數(shù)網(wǎng)友表示,借勢營銷也好,還是站出來指責競爭對手也罷,總之對釘釘體驗差的評論占大多數(shù)。并且,像這樣的事件基本上天天都在這個互聯(lián)網(wǎng)行業(yè)上演,明里爭暗里斗,你有張良計,我有過墻梯。一時還難見分曉。不過,這次事件發(fā)生的領域不同于像京東與天貓“貓狗大戰(zhàn)”的C端市場之中,而是悄然慢慢走近大眾視野中的B端市場即企業(yè)服務市場。

眾人皆知,微信在C端市場是成功的,同時微信也成功催生出了另一個市場——B端的溝通市場。有如磁性相斥一般,微信在C端越是成功,B端就離微信越遠,微信上的游戲、電商、金融等服務越是深入越與B端的辦公場景格格不入。微信留下來的B端空白市場——2000多萬家企業(yè)以及2.2億辦公人群的辦公溝通需求,由誰來填補呢?
騰訊屢敗屢戰(zhàn),為何一定要與班聊、釘釘玩“三國殺”?
早在騰訊推出微信企業(yè)號之前,就已有行動。財大氣粗的騰訊出手闊綽的牛刀小試了一把——推出了企業(yè)QQ。并在2012年底推出了企業(yè)QQ的手機版,野心不小的企業(yè)QQ的手機版本已經(jīng)具備了諸多CRM和企業(yè)內部溝通協(xié)作的功能。最后結果是產品負責人跳槽,企業(yè)QQ茍延殘喘,前景黯淡。
其實,從某種角度看,是不是個“高手”取決于它是不是個好苗子。天生的因素確實非常重要,決定了一家公司未來是否會走向成功?;赒Q起家的騰訊,有著很強的C端方面的基礎,并且,在這方面造詣確實很深!但是目前,在所有B端的業(yè)務上,像企業(yè)QQ、營銷QQ等,都奄奄一息。

尤其當微信企業(yè)號被千呼萬喚出來之后,揭竿而起的“信徒”企業(yè)不分青紅皂白的跳了進去,與其展開了合作,包括泛微、iWork365等。這些企業(yè)似乎是迫不及待,好像是好不容易搭上騰訊這棵大樹,卯足了勁砸鍋賣鐵的完成合作。但現(xiàn)在高開低走,處于不尷不尬的境地。
“工作場景”是一個微信永遠無法做好的市場
騰訊微信要2C和2B兩頭通吃難度是極高的。“方便又高效的微信辦公”背后的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微信的定位不是工作,所以提高工作效率,不在他考慮的范圍內。

首先,微信的定位不是工作,所以各種“騷擾信息”必然占用員工的時間、降低員工的執(zhí)行力。親朋好友的對話、公眾號里的文章、朋友圈里的動態(tài)…太多的信息會隨時跳到你員工面前,打斷他們的思路。
其次,微信的定位不是工作,所以他強調的是溝通流程,但是溝通之外的事情他不管。你在群里給同事發(fā)了讓他們去做什么事,雖然也@他了,但是他有沒有做,你通過微信是無法跟進的。你一定沒有回頭看多,你多少你讓別人做的事,到頭了連你自己都忘了。你通過微信請假、報銷,雖然看起來“就行了”,但是你的行政、人事,一定沒告訴你,他們花了多少精力去統(tǒng)計這些數(shù)據(jù)。這樣的工作方式,團隊的執(zhí)行力怎么可能高?
除了微信自身的問題,員工心理狀態(tài)對執(zhí)行力的影響也非常明顯。因為微信在你員工的心里已經(jīng)是一個私人生活的工具,不是為工作服務的,所以他們常常會有意無意的忽略其中工作相關的事情。有數(shù)據(jù)顯示,超過70%的員工對微信工作群開啟了消息免打擾。所以你激情四射的發(fā)的很多消息,他們根本就沒看到。這和他們又無責任心、有無激情無關,他們只是不想在私人時間被突然竄入視線的工作壞了興致。
種種跡象表明:微信要2C和2B兩頭通吃難度是極高的,當兩者設計有沖突時肯定還是遷就2C,那2B用戶怎么想,這樣能打造出出類拔萃的2B服務么!被2C綁架的企業(yè)號必將是四不像,就像是個怪胎。
騰訊、阿里、imo為何如此大打出手,背后一定另有玄機!
像騰訊、阿里都是無利不起早的主兒,沒有巨大利益的引誘他們怎么會如此積極?他只是簡簡單單的為了布局而搶占這塊市場么?而imo班聊為什么要在這個市場執(zhí)著耕耘8年?同時imo班聊與阿里釘釘為什么不顧形象大打出手?這些行為僅僅是為了“工作場景下的微信”市場?那就太天真了!究竟背后的藏了些什么?那么且看下次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