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體矩陣:

社會學家眼中的Twitter:同時具備會話和寫作特性

   時間:2011-06-05 22:28:55 來源:新浪科技編輯:星輝 發(fā)表評論無障礙通道

導語:科技博客GigaOM周六刊文稱,新用戶往往無法弄清,Twitter究竟是一款與朋友聊天的會話工具,還是一款類似網絡論壇的寫作工具。Twitter在這一方面很難被明確定義,因為Twitter同時具備這兩方面的特點。

以下為文章主要內容:

社會學家澤內普·圖費克奇(Zeynep Tufekci)是首先對Twitter這種特性進行研究的學者之一。她近期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社交媒體工具推動了早期的“口頭文化”的回歸。圖費克奇認為,Twitter等服務幫助人們實時地與他人進行會話,或做出回應。這類似于談話,而不是信息發(fā)布。這與歐美的基于印刷的文化也有著很大不同。

圖費克奇指出,東歐或非洲裔美國人通常對口頭文化更加熟悉,因此他們會更習慣于社交媒體的各種特性,例如無法阻止他人發(fā)布信息,以及信息不停變化等。在與他人進行交談時,我們很習慣這種方式,但當我們通過計算機輸入文字時,通常會認為這是一種類似于印刷的信息發(fā)布。

圖費克奇并不是唯一一名將在線行為與口頭文化聯系在一起的學者。例如,一名名為沃爾特·翁(Walter Ong)的學曾針對媒體提出“第二口頭(secondary orality)”的概念。而一名名為南希·巴伊姆(Nancy Baym)的社會學專家也表示,在這一方面已經有一些研究。此外,人類學家也開始研究人們如何使用Facebook,并使用與口頭文化和群體相關的理論來理解人們使用Facebook的方式。

從行為學角度來看,Twitter不同尋常的一點在于,該服務是“不對稱”的。用戶可以在不認識某人的情況下關注他。而Facebook是一個完全不同的網絡,因為在加為好友之前,你需要得到對方的批準。這使得Twitter略顯混亂,因為用戶可以與任何人交談,并且更加類似在酒吧或其他公共場合與一群人進行交談。

Twitter另一個重要特點在于,在Twitter上沒有任何規(guī)則。一些會話往往會以“@”和回復的方式突然出現。這也帶來了一些混亂。如果用戶以“@”符號和他人用戶名為開頭發(fā)起會話,那么只有同時關注兩人的其他用戶才能看到這一會話。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一些用戶在消息開頭加入其他字符,使所有其他用戶都能看到消息。然而不幸的是,這打破了許多Twitter客戶端的會話模式,導致用戶無法在一個對話流中點擊查看此前的消息。

這是印刷文化和口頭文化沖突的一個典型例子。此外,在博客中援引他人的Twitter消息或許會引起不滿,他們或許會認為這只是一次對話,因此不應當出現在印刷內容之中。不過,如果你發(fā)表的言論被數千人查看,而這些人大多并不相識,那么情況將發(fā)生明顯變化。

這種混亂還延伸至其他領域。一些人會抱怨,他所關注的用戶進行了太多的轉發(fā),這導致消息流中出現太多的“噪音”。如果將Twitter視作一種對話工具,那么消息轉發(fā)沒有任何意義。我們并不希望身邊的人不斷復述他人已經說過的內容。不過,如果將Twitter視作一種信息網絡,那么轉發(fā)有趣的消息將是一種自然的行為。

有人提出這樣的疑問:轉發(fā)Twitter消息是否意味著他支持其中的觀點?;卮疬@一問題需要視具體情況。一些人進行轉發(fā)只是因為對此感興趣,另一些人則是對此表示贊同。一些人還喜歡在轉發(fā)消息時加入自己的看法。近期,“MT”一詞越來越多的出現,這是“修改后Twitter消息(modified tweet)”的縮寫,表明用戶對原始消息進行了修改。不同用戶對于這種行為的看法不一。

總而言之,Twitter并不是單純的會話或寫作工具,而是兩者的混合體。使用Twitter時,用戶通過計算機鍵盤進行會話,這一會話是面向數千人的,而其中一些人并不相識。在這一過程中,用戶自己制定規(guī)則。(邱越)

復制鏈接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全站最新
熱門內容